兩分鐘快速學會鑒別:怎麼辨別真假青銅器(1張圖片)
  • 15年4月3日 08:0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目前青銅器在國際市場上的狀況大大優於國內市場,導致國內青銅器收藏陷入尷尬,青銅小件的收藏在國內更是漸成冷門。

  在很久之前一件商晚期的青銅爵被專家估出了8萬元的價格,而同場的幾件民間藏品,一幅清初“金陵八家”之一樊圻的山水畫專家估價80萬元,一件金代磁州窯的虎形枕專家估價10萬元,一枚現代鑽戒專家估價15萬元,而連環畫《神筆馬良》的原稿,專家估價也是8萬元。

  但這樣一件青銅爵,無論藝術價值還是文物價值,都是同場其他藏品無法相比的,理應價壓全場,確只能賣到8萬元,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啊。但無論如何,青銅器都是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文化價值,依舊是火熱的收藏品之一。

  鑒別青銅器有那麼五個技巧:

  一、看銅質、辨銹色,朝代不同,銅質也不一樣。青銅器一般遵循〞夏粗、商細、周膩〞的規律。如果器物的底子閃白髮紅黃色有可能會是〞蘇州造〞仿鑄的。真銹是經數千年自然形成的,有綠、藍、紅、黑等多種顏色,深沉而緻密,有金屬光澤。銅銹一般可分幾層,在貼骨處是黑銹,其上是紅銹,再往上是藍銹或綠銹。有三種銅銹是較為可疑的,例如〞疙瘩銹〞的銹色深淺不一,呈較均勻的小塊狀,施於器物的某一部位,多是作偽者用塗料、油漆和樹脂所做的假銹;〞粉綠色銹〞多為浮銹,是一些急於求成的作偽者用酸和鹼腐蝕而成;〞單一銹色〞的銹色單一,質地疏鬆,一摳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一般都是〞速成〞贗品,真器的包漿銹色是應當層次豐富,堅硬而有光澤的。

  二、 掂重量,聽聲音,從銅器的重量上來看,一般商前期的器物輕薄,商後期的器物較重且質厚,有一種莊重雄偉的感覺。西周的有銘文且器物渾厚,春秋戰國的器物輕薄而精細,漢代銅的器物重、拙、粗、矮。宋代以後仿製品數量大增,比真品要重。從聲音上來看,仿製品敲擊出來的聲亮有轉音,而真品的聲音較為低沉且短促。

  三、看器型,觀工藝。以鼎為例,夏末商中期有圓的、方的形體。方鼎一般接近正方形,耳為直耳,足多為錐形或扁形,而仿製品往往在造型及工藝細節刻畫上呆板與生硬。從工藝上來看,商周青銅器主要是用泥范法製作而成,一器一范,一般會留下范痕與鑄疣等。春秋中期逐步採用失蠟法鑄造技術,其特點整體制模、整體鑄造,既無范痕,又無墊片的痕跡。

  四、看紋飾,辨銘文。從紋飾上辨偽,范鑄法的一般紋飾槽口小裡面大,出現對稱紋飾有高低錯位痕跡,失蠟法鑄造的花紋對稱一致。從銘文上辨偽,夏與商前期青銅器無銘文,商中期開始出現銘文,大多以4-5個字象形文字居多,字體粗壯;商晚期銘文逐漸增多,一般在10個字左右,西周時期銘文增多;春秋時期銘文字體剛勁瘦長,出現了〞鳥蟲書〞和錯金銘文;戰國時期銘文簡單,字體纖細,字口淺;秦漢時期,銘文字體疏朗不正,筆道細淺;漢代銘文多為隸書,呈長方形,筆畫較戰國時期粗壯。

  五、聞味道也是重中之重。青銅器真品無論傳世或是出土的,都不會有刺鼻的酸、臭、嗆等異味。吳榮清曾經說過在過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覆快速搓磨,待搓到手指頭發熱時,再聞一下手上的氣味,老東西有陳舊器物那種類似發霉的甜味,偽器則是一股酸、嗆之氣。

  青銅器收藏不是誰都能玩的,夏器商鼎,歷來是國寶重器。但目前購藏青銅器小件尚未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若能抓緊時機,當是明智之舉。對於民間收藏來說,一般只能盯住小件,因其市場價格僅萬元或稍多一點,普通愛好者稍踮踮腳,還是能購到的。青銅器收藏領域的陷阱多集中於青銅器大件,小件目前看來真品並不匱乏。儘管由於國家對青銅器交易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出土青銅器與市場無緣,但隨著海外回流青銅器的增多,國內市場上青銅器的行情有望增溫。

  總而言之,收購收藏青銅器從長期看來,是非常具有價值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