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鑒定 宋元明清時期刻書的風格特點
  • 22年3月17日 03:1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解說,古籍鑒定 宋元明清時期刻書的風格特點。

古籍鑒定入門容易,但真正吃透卻絕非易事,需要藏家著手研究許多歷史和文化知識。刻書是人類社會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它的風格面貌反映著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和文化風尚。書籍校勘的精粗、開本的大小、版式的規制、刀法的精拙、印紙的優劣、墨色的好壞、字體的風格、裝幀的特點等,都可以透露出社會的時代氣息。掌握一個時期刻書的風格特點,對於版刻的考定和版本學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宋代刻書的特點

宋代刻書從版式上講,前期多白口,四周單邊;後期仍多白口,左右雙邊、上下單邊,少數四周雙邊。宋代刻書的字體,是將唐代諸位大家的字體運用於刻書了,如唐代的大書法家褚、顏、歐、柳諸家在書法上的較大成就就是把楷書推向了高峰,而刻書的字體又恰恰需要這種端莊凝重的楷字。宋代刻書的用紙,過去搞版本的人多稱為白麻紙、黃麻紙和竹紙。近年來,有關研究造紙術發展史的專家多次取樣分析鑒定,認為過去人們所講的白麻紙或者黃麻紙,是說紙的纖維形似。事實上,當時人們造紙多為就地取材,原料為樹皮和竹子。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