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復怎麼做
  • 16年3月10日 02:4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籍修復工作是一種特殊的技術,是搶救保護圖書檔案的一個重要環節。古籍修復工作一般以手工為主,帶有明顯的傳統性,多半是利用紙張、漿糊等材料,經過精心制定修復方案和精巧的技術加工,使千瘡百孔、破爛不堪的古線裝書恢復本來面目。使原本拿不上手的書延長了壽命,重新與讀者見面。

1、漿糊:漿糊是補書材料中較重要的材料,漿糊的質量直接影響書的壽命。本人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在現有湖南圖書館的條件下,要當好圖書館檔案的“衛士”,保護好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首先以“防”為主。漿糊一般用麵粉製成,這樣補過的地方容易生蟲,給書造成第二次損壞。所以修復古線裝書所用漿糊必須以下條件:不損壞書笈,不生蟲菌;修後的書柔軟,平整,不使書笈變形;漿水即要粘牢,又不起皺,接粘快慢要適度;白色、透明、無氣味、無雜質。要達到上述條件,應當用提了麵筋的麵粉,加明礬或另外一些特殊功效中草藥,有條件的可另加些皂莢水或花椒水用小火煮開製成。

2、紙張:古裝書多半是用土紙印製而成。所謂土紙,是用布鞋、麻、樹皮、草、竹子為原料製成。修補古線裝書要求“整舊如舊”,所以補書所用的配紙也較考究。紙的顏色、質地、大小、厚薄都要適當,白色紙的書配白紙,黃色紙的書要配黃色紙。配紙比原書厚了補出的書發硬、發脆、也不容易捶平;紙色淡些,如果配紙比原書深補出的書下影有塊黑,補的洞如果大的話,用紙與原書紋相順,這樣補過的地方才不容易看出,而且平整。

同時,在補書時也應注意:紙薄漿糊要用得稀(漿為豆汁狀),紙厚要用得濃,否則補上的紙,不是過不了多久自行脫落,就是會起皺、變形。

古籍修復工作在局外人的眼裡很可能覺得枯燥乏味。但當你掌握了修復技術,隨心應手地工作時,你就會越干越有味,越干越想幹,樂在其中。不是嗎?當你將一冊被蟲蛀壞的書“整容”得完好無缺,能重新給讀者借閱時,這不是人生中一大快樂?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