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中國是世界上產生書籍最早的國家之一。縱觀橫看古籍的發展史,尤其是目前存量眾多的明清古籍,無論是印刷術還是裝幀形式,乃至紙張等,堪稱一絕。
但是,這些不可再生的珍貴古籍,久經了風風雨雨歲月的考驗,遭受了多少次無情的天災人禍的劫難,加上管理不善而慘遭蟲蛀鼠咬,潮濕霉變或板結似磚……嚴重的殘破古籍千洞百孔,紙散字碎,無法翻閱,似同死囚一樣,喪失了古為今用的價值。
裝修古籍,在我國有著輝煌悠久的歷史,發展到清代乾、嘉時期,已達到爐火純青的頂峰。古籍修復技術要求很高,技巧細膩多樣,每道工序操作嚴格,修復的古籍,必須保證做到「整舊如舊」。
古籍修復歷史悠久,學術界對於古籍修復萌芽說法很多,大體有4種,第一種:在漢唐時代表作就是龍鱗裝也叫做魚鱗裝旋風裝,此裝裱技藝基本失傳,現在天津的竹影法師還會此項龍鱗裝的裝裱技藝。
第二種:在宋代出現,這是因為之前書籍和古畫修復不分家,但是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古籍修復也蓬勃發展,逐漸獨自發展。成為單獨的技藝。
第三種:認為春秋戰國時期,考古發掘發現有很多絹帛上有修改、挖補的痕跡。部分學者認為此時為古籍修復的萌芽。
第四種:認為夏商周時期,這個是因為考古發掘,有很多龜甲獸骨上有1、2、3等刻畫符號。在冊頁研究的學術界,龜甲上的刻畫符號在當時應該是用繩子、皮革串連在一起,作為頁數標注所以刻畫。串聯便形成早起冊頁。冊頁出現之時,就是古籍修復成立之時。
這裡簡單介紹修復古籍的主要工序,都是代表著數千年來,無數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一 會診病情、制定修復方案
在修復殘破古籍前,必須仔細審查該書的年代、裝幀形式、破損情況和紙張等,根據具體破損情況而制定修復方案。
二 拆書數頁
有不少殘破古籍的頁序殘缺,或因先人裝訂時前後順序的錯放,在拆書前或後,必須用鉛筆記下原書順序,如錯放順序的應及時糾正,以利於修補完畢,順利地裝訂成冊。
三 選配修補紙
選配合適的修補紙十分重要,因為明清刻印書的紙張,在今天已經難以找到,現在普遍採用染色仿古紙或專門請傳統手工造紙的師傅按古籍紙的結構配方而製作。
四 清潔書頁
當一冊蟲蛀嚴重,書內污濁髒物不少,同時還有霉斑等時,必須細心地用軟刷,鑷子去清除髒物。當書頁霉斑纍纍影響書品的質量時,必須小心又熟練地進行技術處理。有些容易烘染走色的紅、藍格紙書,不能按常規技術處理,需特殊處理。
當一冊古籍,由於潮濕或水浸等原因,由於長期重物壓實而形成了嚴重粘連或硬梆梆的書磚而無法用常規技術揭頁,必須根據古籍的紙質不同而靈活處理。如拉力強度較好,可以採用浸泡洗淨揭頁;如紙質脆腐碎散,則用蒸氣洗揭法;如二者兼有,可以按二法輪換靈活處理。
五 修補
古籍破損情況複雜多樣,一般以蟲蛀為多見。如屬紙質拉力較好,雖蟲蛀孔洞大小不一,蛀洞多多,必須採用修補法。補洞後撕紙寬約0.25—0.35厘米為佳。補洞後,同時用濕毛巾輕敷去掉周圍漿糊余跡。 書頁碎散脆腐,可用裱。
火烤焦脆,必須用裱。
修補後的書頁,可放在乾淨的報紙或簿紙等上,然後再覆蓋一張乾淨紙。
六 潤濕壓平
當修補完的一冊殘破古籍後,宜用小水壺噴細霧狀水在每頁上,然後一頁頁平整舒展地放在乾淨紙中,這樣迭放完畢,上面用書板壓之,然後在書板上用石等重物壓實。24小時後,按順序倒頁在另外乾淨紙中(注,千萬不要再噴水濕潤),一般經過四次倒頁後,書頁干挺平整。
七 折頁
如發現補紙長出書頁的,一律或剪或裁平整。按順序把散頁,以版心原折縫線為準,折頁復位。
八 捶平
因為補紙而出現凸突不平,必須用平面小鐵錘,熟練而有技巧地把凸突處捶平。切忌用力過大或落錘不平,以免造成人為損傷紙質。
九 壓實
折頁的書頁松而不實,會影響裝訂成冊的質量。必須經過壓書機進行壓實。其法是把一冊散頁,分成若干個十餘頁,再齊攔整齊,分別夾放在書板上,然後放入壓書機上,經過二、三天的壓實後,書頁已達到平整的最佳狀態。
十 齊欄
壓實後的散頁,在齊欄時必須松頁,防止產生輕微粘合情況存在。然後按順序合成一冊,把書口和天頭地腳及書背都按原裝整齊。
十一 打眼、穿稔、捆結
齊攔整齊的散頁,如無副頁的就必須配齊,然後用錐子按古籍原孔眼打通,接著用紙稔釘穿孔眼捆結實,再用鐵錘敲平捆結。
十二 裝書皮
在紙捻釘的捆結處,點上一些稠漿糊,把書皮粘於其上,上用書板輕壓,待乾燥後,再用錐子按原線孔打通。(包背裝另外處理)切忌為了貪圖方便,自作主張地重新打線眼,這樣必將損傷古籍原紙。
十三 訂線
在訂線孔內引針穿線,然後訂線結扣,將線剪斷,用錐子將線頭撥在孔內,正而不露,保持平整。
十四 貼書籤
古籍換了新書皮後需貼書籤的,應把書籤貼在書皮的左上角,宜在天頭和書口兩邊各留出約0.25厘米的書邊處為宜。如一部書中有幾冊無書籤的,貼書籤應根據其它有書籤的幾冊貼,保證整部書的書籤統一性。
貼完書籤,上放一白紙,再用書板壓之,待書籤干後,整冊殘破古籍修復完畢。
值得指出的是漿糊製作十分的講究。一般用於沸水沖攪至糊色純白臘光澤為度,如不熟或過熟,其糊粘性已失,一律作廢。每天修補,必須用當天漿水。製作漿水時,應一點點地漸加冷清水不斷地攪搗稀爛,邊加水邊攪搗時間越長,其粘性越強。如加水過快,勢必會產生粒子,況且粘性不大。修補用的漿水濃度過稠,書頁會起皺,漿水過稀,又會產生粘貼不牢。一般以近似豆漿水為宜。
古籍修復各派絕技
1:蜀派有絕技「借屍還魂」,可以把整個舊書紙更換,讓原來的墨跡附著在新的紙張上。可以大大延長書的壽命,但是因為不符合現代修復要求修舊如舊,所以這項絕技已經隨蜀派的消失而消失。
2:京派絕技「珠聯璧合」,把紙放在鍋裡和天然鹼性溶劑混合,加入顏色後熬成粥狀,修補蟲蛀的書籍沒有任何痕跡,被行業裡面成為珠聯璧合,此項技藝隨著紙漿修補書機的發明。已經繼承和代替了古代技藝。是現在最流行的修復方法。
3:津派的絕技是「千波刀」,名如其藝,可以將紙隨意劈成需要數量,而且保證原來的墨色、紙質。劈開後還能保證原來紙張厚度,即便是被劈開一千次依然可以如原來,不損傷紙張元氣,猶如複製古書。在歷史長河中因為此項技藝曾經多次險些外流,所以竹影法師棄藝後,因擔心被書畫作假人利用,將劈畫工具、藥物配方等都焚燒。因此津派隨”千波刀”的消失而徹底消亡。現在有些書畫修復師傅也會使用劈畫,但是最多只能劈開2到5次,劈開後紙會薄,可以利用第2次托表彌補厚度,因為劈開後損傷書畫嚴重,現在用的人也很少。與當年津派1千次都可以保證原來厚度和品質不可同日而語。根據現在書畫界的研究,津派可能因為靈活掌握了「借屍還魂」和「珠聯璧合」其中的奧妙所以創立了「千波刀」達到津派輝煌的頂峰。
4:楊派、蘇派,兩者相似度很高,但是在修復過程有明顯的不同還是被分成不同的派別。其技藝的代表手法就是「浴火重生」,其手法與修復古畫反鉛,用白酒燒畫方法相似。不同的是古籍修復是為了讓紙章修舊如新。徹底消除黴菌而危害書籍的各種生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