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爐如何鑒別真假(1張圖片)
  • 16年2月16日 20: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代宣德爐如何鑒別真假

古董台灣解說,爐是古代焚香燒炭之器,有熏爐、香爐、手腳爐之分。明初宣宗宣德年間所鑄的銅爐屬焚香之類。當時宣宗皇帝是為郊壇大廟鑄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爐,後來遂擴大為陵墓、寺廟及權勢之家燒香、拜佛、祭祖之用。

中國的香爐(焚香之爐)究竟始於何時,比較多的說法是漢代。那時,佛教的傳入對香爐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禮佛有焚香之舉,乃制香爐。從屢見的自漢墓中出土的博山爐可以認為是中國香爐的始祖。博山爐有銅鑄的,也有陶制的,在爐中點燃香料,青煙在蓋的孔洞中裊裊飄出,香氣四溢,如通神明,爽身心,驅蚊蟲。明代的宣德香爐即承此俗。

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他在明太祖創業的基礎上,使原來嚴密的政策略趨向平穩,權利則更為集中,並實行一系列有利於發展生產的措施。宣德六年,他命鄭和七次下西洋,更進一步溝通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由於政治、經濟的繁榮發展,各種工藝品的生產製造亦出現了百花爭放的局面,聞名遐邇的宣德爐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宣德香爐的選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樸典雅,當時就十分的珍貴。據載:宣德爐僅在宣德三年鑄造過一次,共得5000只,以後即封爐不鑄。數百年滄桑,至今的宣德爐的存世量更是鳳毛麟角,稀若星辰了。90年代以來,宣德爐繼宜興紫砂壺後成了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上的新寵。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等東南亞各國的收藏家競相高價收藏,其珍品現今每隻的價格已可達十餘萬元至數十萬元之巨,可以說比六七十年代價格上漲了千倍。

宣德銅香爐的選料之精,可謂是歷史銅製品中的極端。據明史載:宣德初南方暹羅國獻風磨銅31680斤,蓋風磨銅質量極優,加入了金銀等30餘種貴金屬,反覆冶煉4——12次後製成。宣德爐鑄造後珠光寶氣,晶瑩溫潤,同時還有用赤金640兩,白銀2080兩作銅裝飾的生金、鑲嵌、鎏金銀之用,其他如番硇砂、紫碓石、紫礦石、胭脂石等十餘種材料作銅的地子的顏色。因此它的色彩豐富以紫紅色為基調,有褐、青、綠、紅、藍、黃、白、金等數十種顏色。歷經數百年後,爐的外壁形成了厚厚的一層自然包漿更加美麗動人。

宣德銅香爐的造型古樸莊重,做工精緻,亦是繼商周青銅器之後我國鑄造工藝中的極端。宣德爐採用當時先進的失蠟法鑄成,經過打磨後找不出拼模和鑄口的痕跡。爐分爐耳、爐身、爐足三部分。爐耳有:象耳、獅耳、環耳、,都成對置於爐身的兩側。有的爐不飾耳,而爐身素光不作紋飾,使之盡現宣德爐美麗古樸的銅色和莊重的造型。也有少量的宣德爐在外部敲上些小塊金箔,謂之生金,熠熠生輝,金塊大小相間,小者呈星點狀,大者如片狀,如金色的“雨雪”交加,富麗豪華。爐足有圈足、圓乳形三足、方圓形四足等,形式多樣,因爐身而異。爐壁厚重,手感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