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出土的青銅器鑒賞(共6張圖片)
師古寨湘博虎鼓獸面紋大鐃1959年寧鄉老糧倉師古寨山頂上出土,現藏湖南省博物館。通高68、舞部36.6*26.6、於部46.8*34.6、正鼓厚2.1~2.3厘米,重55.8千克。...
唐代銅鏡行情暫緩 或與銅鏡限拍有關(共10張圖片)
銅鏡在唐代迎來了它的第三個發展高峰,成為戰、漢以後銅鏡藝術的最高水準代表。唐代銅鏡的發展既與銅器製作工藝的進步分不開,也與唐代一般銅器生產、使用的衰落有著緊密聯繫。這似乎是一個悖論...
陳半丁「秋江冷艷」銅墨盒(共2張圖片)
圖1 這件民國時期陳半丁“秋江冷艷”銅墨盒,直徑11.8、高4.3厘米,重777克。從整體上看,是在圓...
銅爐收藏價值的高低取決於銅質
曾經“身在深閨無人識”的銅爐自去年起人氣大增,繼今年春拍一件明宣德鎏金銅“寶鴨”熏爐拍出2309.96萬元天價後,秋拍兩件館藏級清初...
青銅器表面紋飾的特點(共9張圖片)
在青銅器的發展之初,也就是夏到周早期,受制於鑄造工藝的落後,所以無論是在器型還是紋飾上,都相對比較簡單。青銅器表面比較常見的獸面紋,只是簡單地運用線條抽像地勾勒出獸面的樣子,如果不...
青銅器真偽鑒別的技巧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青銅器真偽鑒別的技巧。 從史料歸結出偽器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是全器皆偽。如上海博物館所藏西周晚期「師兌簋」,按原器翻鑄,尺寸與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
兩面古代銅鏡的鑒別(共12張圖片)
銅鏡的收藏,這兩年熱度逐漸攀升,尤其是戰國和漢唐的銅鏡,收藏人群越來越大,價格有一定上漲。唐以後的作品,也有收藏的,但是比較不容易碰上品相很好的,或者說由於史料和參考器不夠翔實,所...
古銅鏡收藏斷代有妙招(1張圖片)
金.人物故事鏡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無論是追憶歷史還是投資收藏,但凡是古代先人所遺留下來的...
唐代銅鏡:紋飾、圖案多元化、佈局清晰明朗(共11張圖片)
唐代銅鏡的發展主要是在韓式鏡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的,在樣式一跤圖案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在樣式上新增加了葵花鏡、菱花鏡、方亞形鏡等等,在圖案上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瑞獸、花鳥,而且還融入了西...
青銅器方彝圖片及拍賣成交價格(共7張圖片)
方彝是中國古代盛酒的器皿,在我國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尤為的興盛,造型上主要的特徵呈現為長方形的器身,帶蓋且呈現為直口狀,圈足是其普遍的特徵。其方彝在其器蓋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的屋頂形...
嵌銀絲銅爐(共9張圖片)
名稱:嵌銀絲銅爐 編碼:TQS02-000447 年代:清代 尺寸:高15.5cm,腹徑12cm 品相:基本...
博物館裡收藏的不同等級的金縷玉柙、銀縷玉柙、銅縷玉柙和絲縷玉衣(共7張圖片)
「玉衣是漢代皇帝、諸侯王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大致出現在文景時期。但在西漢時尚未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故已發現的西漢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縷,也有銀縷、銅縷、絲縷。到東漢時則實行了...
淺談銅鎖及鏨花銅鎖介紹(共2張圖片)
古代銅鎖發展於5000年的歷史長河,發展於漢代,昌盛於明清。最早的古鎖是“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鑰匙雛形;“石錯”、“骨錯...
盤點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共10張圖片)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里崗時期)和商代後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褥...
銅器收藏如何鑒別包漿與偽銹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銅器收藏如何鑒別包漿與偽銹。 銅器上歷史的積澱在業內被稱為「包漿」。多數經歷一定時間的古董都會形成一層「包漿」,而且時間越久「包漿」越明顯。所以選擇銅器看「銹」並...
蒲松齡墓出土的古銅鏡(共4張圖片)
圖1 蒲松齡墓出土器物 舉世聞名的被譽為中國短篇小說之王的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