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香爐歷史介紹與大明宣德銅香爐鑒定方法(共2張圖片)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關於銅香爐,首先我們得先瞭解其歷史。 銅香爐在我國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的叫法叫香薰爐,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
隋代銅鏡上的十二生肖圖案(共2張圖片)

圖1 隋四神十二生肖鏡 隋唐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同時亦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的鼎盛時期。因為隋代時間短,科學發掘出土...
王世襄收藏銅爐的來龍去脈(共5張圖片)

編者按:7月15日晚,在香港佳士得線上拍賣專場“賞心樂藝”中,一隻18世紀竹根雕蛙以2...
青銅器鑒藏:大盂鼎(共2張圖片)

大盂鼎,又稱廿三祀盂鼎。通高1021mm;口徑784mm;腹深490mm;重153.5kg,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其形制為:立耳;深垂腹,腹上部飾曲折角獸面紋;足上部飾外卷角獸面紋...
銅鏡文化的魅力(共4張圖片)

圖1:上海博物館藏齊家文化星紋鏡 銅鏡,是映照顏容的用具,與古代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 ...
青銅器的收藏要點

我國青銅器不僅各類豐富,而且別具藝術特色,歷來是中外收藏家注意搜藏的珍品。由於青銅禮器的造型最為多樣,也最能體現青銅器的藝術特色,所以千百年來收藏家都重視鼎、彝、鍾、簋、尊、爵、卣...
簋的發展歷史

簋是青銅器,出土的夏商周的這種青銅器物比較多,簋本來是古代貴族的食器或祭器,青銅食器簋在貴族生活中與同為炊食器的鼎配合使用:鼎用以盛肉,簋用以盛煮熟飯食(黍、稷)。西周時期,使用者...
西湖飛來峰石刻藝術銅章賞析(共2張圖片)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蘇東坡這兩句詩,點出了飛來峰景色的奇絕之處。山上林木蒼鬱,怪石崢嶸,宛如中國潑墨山水畫卷。但最吸引人的,是飛來峰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間的石刻造像4...
秦國青銅兵器(共5張圖片)

秦朝,距今2000多年,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大一統的帝國,雄厚的國力讓秦國可以製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武器。秦人製造的武器,是按照標準化製造的,誤差之小,讓人難以想像。秦...
漫談銅鏡的收藏藝術與價值(1張圖片)

2019年7月21日晚,在北京觀古春拍現場,瀰漫著酷暑炎夏之外的另一種火熱。 北京觀古2019年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銅鏡專場正...
鍛銅雕塑的製造工藝

鍛銅雕塑的製造工藝,隨著鍛銅這一傳統工藝受到越來越多設計師和大眾的喜愛,鍛銅雕塑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和欣賞。尤其是在現在的城市美化建設中,鍛銅雕塑更是被廣泛的應用。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青銅器的鑒定方法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青銅器的鑒定方法。 以前的老古董商鑒別銅器,靠眼看、手摸、耳聞、鼻嗅、舌舔來加以斷、推理,辨別其年代與真偽,這完全憑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而現在的專家則擁先進的科學...
清末銅胎關公坐像(共12張圖片)

名稱: 清末.銅胎關公坐像描述:規格:高48cm,寬33cm,重18斤 說明:此件藏品為關公坐像,精選上等精銅製作而成。立體圓雕關公坐像,關公美髯垂胸,氣宇軒昂,右手扶長髯,雙目微...
商王室祭器——青銅禮器「酉父癸簋」(1張圖片)

禮器是中國古代王室、貴族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喪葬等禮儀活動使用的器皿,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和權力,是立國傳家的重器。遼寧省遼陽市博物館日前展出商代青銅禮器“酉父癸簋&...
禁止出國的青銅器文物淳化大鼎(1張圖片)

淳化大鼎因出土於陝西淳化而得名,是西周青銅器的代表之一,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土的文物。 淳化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徑83厘米,重226公斤,是已知的西周銅鼎中最大最重...
青銅器上幾何紋飾的種類

青銅器上幾何紋大致有連珠紋、弦紋、直條紋、橫條紋、斜條紋、雲雷紋、百乳雷紋、曲折雷紋、鉤連雷紋、三角雷紋、網紋等。這種紋飾在原始社會的彩陶上早已出現。青銅器上屬於幾何紋的形式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