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作者:宗和
自己收藏的一顆天珠,竟然價值240萬元,而且是「權威拍賣公司」給出的收購報價!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開不開心?
在網上獲悉自己的收藏品竟如此身價不菲,一名男子從四川趕到上海,然而向拍賣公司指定的鑒賞公司支付2.2萬元鑒賞費之後,卻被告知「沒什麼價值」。
看起來只是一場「誤會」,每個環節似乎都很合理。然而近期嘉定公安分局接獲多起這樣的報案:被害人均指向一家名為貴垚文化的文玩公司,手法也完全一致:這家公司以為高額收購為誘餌,使被害人支付數萬元鑒寶費後,以藏品達不到收購要求被中止交易。
警方經縝密偵查搗毀這一個以藝術品交易為名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摧毀四個位於嘉定、普陀、虹口、楊浦的犯罪窩點,查明短短月餘已有100餘人受騙,案值達160萬元。目前已有55人被批准逮捕。
近年上海警方已屢次破獲這樣的案件,一度開展打擊文物古董領域詐騙類犯罪的集中專項行動——
2016年3月,上海警方搗毀26個團伙開設的35處犯罪窩點,刑事拘留370餘人,涉案金額逾5000萬元。
2016年7月,上海警方破獲上海溫港文化傳媒公司涉嫌詐騙案,抓獲33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近百萬;
2017年年初,上海警方再次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達600餘萬元的文玩藝術品詐騙案件,8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此類案件為何頻頻在上海發生?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此類案件一方面摸準了被害人微妙的心理變化,利用了文玩收藏和鑒賞行業中某些不為外人所熟悉的知識;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還將整個詐騙過程分段實施,極大地增強了迷惑性。
偵查員「臥底」文玩公司尋找關聯
今年4月起,嘉定警方連續接到多起「鑒寶詐騙」的報警。被害人均稱自己的藏品接到一家名為貴垚文化的文玩公司高額收購報價,對方誘使自己支付數萬元不等的鑒寶費後又最終以藏品達不到收購要求被中止交易。
貴垚公司此前不久剛剛搬到嘉定區愛特路上一處經營場所,該公司與位於普陀區的永禧藝術品檢測鑒賞技術有限公司、虹口區的迎寶鑒賞中心以及楊浦的典垚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有著頻繁的業務往來。
為了進一步摸清情況,偵查員偽裝成希望出售文玩藝術品的愛好者,與貴垚公司的業務員進行接觸。
當偵查員帶著「藏品」來到貴垚公司時發現,該公司辦公區域足有1000多平方米,裝修看起來十分氣派,交易大廳收藏品展示區還擺放著各種各樣藏品。
而所謂的「鑒賞中心裡,顯微鏡、檢測箱、標尺等專業工具一應俱全,出具的鑒賞報告還被神秘地要求「不得當場拆閱」。
偵查員還發現,這個詐騙團伙分工明確,有老闆、業務員、鑒寶師,當詐騙過程中被害人表現出猶豫、動搖時,還會有所謂「權威專家」出面,與業務員配合,激勵被害人支付費用。
4月20日,嘉定警方組織警力在四個地點同時行動,成功搗毀這一犯罪團伙,當場查獲大量用於裝點門面的假文玩、假鑒賞報告。
經調查,該團伙通常在網上發佈高價收購文玩的信息,誘騙全國各地受害人帶著手中的藏品到上海進行交易,隨後進行所謂的鑒賞。警方在永禧鑒賞公司發現上百張pose機支付簽單,受害人來自全國各地。
目前,5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鑒寶」騙局套路:利用文玩鑒賞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上海已經屢次發生這樣的案件,而「鑒賞」成為犯罪嫌疑人牟利的關鍵環節——從一開始,他們就是瞄準高額的「鑒賞費」來設置整個騙局。
據業內人士介紹,所謂的「文玩」, 是指文房四寶及衍生出來的各種文房器玩,既可以拿在手中把玩,也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其外延甚至包括小件的文物,從瓷器到木器均可涉及,例如各類珠串就是近年來在國內頗受歡迎的文玩品種。
「騙局的主要道具為啥是文玩不是珠寶?因為文玩鑒賞本身就有不確定性。」業內人士對比了「珠寶鑒賞」和所謂的「文玩鑒賞」之間的差別:「權威的鑒賞只會呈現被鑒賞品本身的物理特性,所以鑽石、彩色寶石或是翡翠,能通過檢測其內在構成和特徵來確定其真假。」
但這樣的物理特性卻難以運用在文玩領域:「如果按照鑒賞物理特性來鑒賞文玩,那麼瓷器的成分是陶土,銅器的特徵是銅合金。這些屬性對文玩本身的價值影響微乎其微,真正對文玩價值有影響的因素比如年代,無法通過儀器鑒賞認定,更多是鑒賞者通過觀察得出的結論。」
據介紹,文玩類物品即使在正規的拍賣行,也很少出具「鑒賞證書」,而多是鑒賞機構給出的參考意見,甚至有不同鑒賞機構和專家意見不一的情況:「所以正規的鑒賞機構即使出具證書,也不會給出結論該物品『真假』或確定『年代』。如果有人直接告訴你這東西肯定是真的,說這話的人本身就有問題。」
「除了鑒賞本身的不確定性,即使同樣材質的東西,文玩的價格也不確定。」據業內人士介紹,相對珠寶有統一的品質標準以確定其價格,影響文玩價格的因素很多,例如物品本身的品相等,幾乎沒有標準可言:「所以很多文玩愛好者會用『緣分』、『喜好』這樣的模稜兩可甚至帶有感情色彩的詞來掩蓋其價值上的不確定性。同樣的珠串,你賣500他賣3000的情況一點也不奇怪。」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類案件中把「鑒賞」作為關鍵一環,恰恰是因為文玩在鑒賞環節本身就存在模糊不清的地帶。
每個環節都「合法」的騙局:證據鏈讓「風險規避」失效
在嘉定這起案件中,許多受害人被騙後並沒有選擇報案。在一些被害人看來,自己收到「廣告」後將物品送去鑒賞,結果自己的「寶貝」並沒有達到收購標準,自己支付鑒賞費用「認賠」,似乎每個環節都沒有問題。
「如果把這個犯罪過程分開來看,每個環節似乎的確沒有問題。」據法律界人士分析:比如首先貴垚公司發佈廣告、尋找「藏寶人」徵集寶貝,看起來是正常的營銷行為;對於送上門的寶貝貴垚公司要求鑒賞,甚至推薦鑒賞機構,作為企業自保的要求也並不過分;而永禧藝術品檢測鑒賞技術有限公司、迎寶鑒賞中心等所謂的「鑒賞機構」如果是真的具有資質並提供了鑒賞服務,即使收取高額費用,只要當事人認可也並無不妥。
「但是只要把這些『分段』式的行為連在一起,其犯罪的主觀惡意就非常明顯了。而且在這些不同『分段』內實施行為的人,往往都有關聯,甚至是同一個老闆。只要證據鏈清晰明確,他們的違法事實就可以認定。」據法律界人士介紹,隨著社會分工特別是網絡時代的到來,這樣將犯罪「分段式」以規避法律風險的行為將會越來越多:「這對公安部門辦案取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