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撈瓷器鑒定的方法(共3張圖片)
  • 20年4月29日 05:2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故宮專家講:海撈瓷器鑒定的方法

「海撈瓷」是指從海裡打撈出來的古代沉船瓷器。歷史上不知有多少載有中國瓷器的船隻在遠洋途中因意外事故而沉沒在大洋深處,隨船瓷器也被埋藏在海底。隨著沉船打撈技術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海底沉瓷陸續面世,人們對它的關注和研究也開始升溫。與此同時,為商業利潤驅使,偽造的海撈瓷開始在市面上出現。

要識別海撈瓷,首先要清楚海撈瓷的形成過程。一般情況下,船沉入海底的過程中,船上貨物會隨貨箱的破裂而傾散在海底,但有的包裝較牢固且擺放位置恰當的貨箱也會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兩種情況下的海底沉瓷的外觀形態完全不同:前者由於散落在海底,被海底海流、泥沙衝擊掩埋,同時被海底生物附著,年深日久就會在器物表面形成程度不同的海底生物殘留體附著和海流泥沙衝擊痕跡等;後者由於存儲在較完整的貨箱或船艙內,或被深埋海底,除海水浸蝕外基本沒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此類瓷器出海後經簡單清洗就可煥然一新(如「碗礁一號」海撈瓷有相當一部分就屬於這種情況),其外觀無明顯的包裹體,但海水的腐蝕會在瓷器表面留下痕跡,往往使瓷器表面呈現啞光,甚至出現腐蝕斑塊等。而一些看似久經滄桑、粘滿了奇形怪狀海底生物殘留體的瓷器,清洗出來也許是一件外觀鏗亮、釉水肥潤的現代瓷器。當前一些人正是利用海底生物來偽造海撈瓷。

故宮專家講:海撈瓷器鑒定的方法

海撈瓷真品特徵瓷器沉入海底後,海底生物在瓷器上必然經過附著、生存、死亡的過程,並隨瓷器一起經受海流衝擊,最終被泥沙掩埋,因此,能在瓷器上「寄生」下來的海底生物殘留體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看上去「干」「老」,近期才「喬遷新居」的海底生物遺存基本沒有。經過上百年時間,能在瓷器上「寄生」下來的海底生物殘留體已完全鈣化,有的已成化石狀,沒有新鮮感。扳開個別海底生物殘留體觀察,會發現裡外鈣化程度相同,色澤基本一致,嗅之無異味,且基本沒有銳角及特別突出的部位。但也有特殊的情況:有些瓷器由於剛好掉入海底岩石或珊瑚礁縫隙中,受海流、泥沙衝擊影響較小,一些海底生物如珊瑚類還能在瓷器上長成一定的形狀。瓷器來源於瓷土,與碳酸鈣類礦物質有很好的物理親和力,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類礦物質,海流運動和溫度變化會使海水中這些鹽類物質逐漸集結在瓷器表面並沉積下來。因瓷器表面釉層堅硬光滑,附著在瓷釉上的一些沉積物並不牢固,出水後用指甲也可以刮掉部分.利用滲透原理,以稀鹽水浸泡這些瓷器數日後,瓷器表面那些鹽類沉積物會逐漸剝落,個別附著較牢固的海底生物殘留體,用超聲波清洗機進行清洗,一般都可清理乾淨。

故宮專家講:海撈瓷器鑒定的方法

如何辨識偽造海撈瓷假海撈瓷多是將新瓷器裝入網內沉入海中經浸泡數月而成。作偽者往往將裝有瓷器的網一端繫牢在水面固定物(如躉船、浮標、網箱等)上,一端沉入海水中進行浸泡,以便回收。有趣的是,他們有時還定期將瓷器提上來下些餌料之類,以吸引海裡的魚、貝類來器物上附著、排泄,過半年左右,這些所謂的「海撈瓷」就可以出水了。這種短期浸泡瓷器有破綻可尋:瓷器上附著的海底生物殘留體看上去「濕」「新」,有的貝類好像是剛「喬遷新居」。有的附著物還有新鮮感,扳開個別螺殼觀察,裡外色澤相差明顯,外面陳舊,裡面卻很新鮮,有的還能嗅到明顯的腥味。有的海洋生物殘留體形體完整,有稜有角,沒有磨損痕跡。這些「海撈瓷」絕大多數粘附的是螺殼類生物及其排泄物,偶有類似無機鹽類的沉積物,實際上也是用一些物質搗碎後加粘合劑粘上去的,與真正的碳酸鈣類沉積物相比很容易分辨。這些粘上去的東西用指甲刮不掉,用水長時間浸泡也不會剝落,用刀去刮也很難刮掉,當其被刮掉的時候,器物的表面也損壞了。據觀察,目前市面上出現的海撈瓷中真品還是較多的。就整器而言,宋代以前的陶瓷器也經常可見真品,但多屬普品,而品相較好的青花、青瓷類器物很難見到完好真品。

歡迎訂閱此號:古玩古董鑒定評估、實時輸送最專業的古玩鑒定知識。

微信平台ID:mcg1110 ←長按可複製

主編微信ID:aaa4951890←長按可複製(加主編微信為您提供鑒定服務)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