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壽州窯瓷器的主要特徵,壽州窯,隋唐時漢族制瓷名窯之一。產品以青瓷為著名。窯址在安徽淮南市上窯鎮、觀家崗、余家溝、外窯等地。唐代屬壽州,故名。共發現隋唐窯址六處。始燒於隋代,盛於唐,終於唐晚期。隋代開始燒青瓷,產品有小口碟、四系瓶、高足盤等。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壽州窯瓷器的主要特徵。
該窯是:隋代胎體堅實、厚重、胎色青灰。唐代胎體原色,胎色白中泛黃。釉色隋代青中帶黃綠,有玻璃光澤,常開有小紋片。唐代以黃色為主,釉面光潤透明,大多施用化裝土,有剝釉現象。另外還燒黑釉瓷,釉面光潤如漆,少數呈醬褐色,有粗細兩類產品,精細者胎為白色。
在裝飾技藝上,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在燒製方法上,都用托珠疊燒法。碗、盤器內留有支燒痕跡。
其特徵和鑒定要領是:(1) 隋代產品 1隋代燒青瓷,胎質堅硬,胎體較厚,胎色青灰;斷面較粗,有大小不等的氣孔和鐵質斑點。 2釉色青中帶黃或帶綠,光澤很好。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開片。 3裝飾方法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劃花有蓮瓣紋、單弦紋、復弦紋、波浪紋等;貼花僅見卷草紋。圖案的組成常採用帶狀或團花狀。 4器形主要有四系瓶、高足盤、小口罐等(2) 唐代產品 1胎體比較厚重,胎色白中泛黃。 2釉色以黃為主,釉面光潤,開小片紋,表層有透明的玻璃質感。大多施用化妝土,但釉與化妝土結合不牢,有剝落現象。 3採用3足支釘或托珠疊燒,碗、盤內心和底足留有3個支釘或托珠痕。 4器形有碗、盞、杯、缽、注子、枕、玩具等。器多數平底,有的底心微凹。碗、盞一類器足的邊稜用刀削去。注子有多角形短流,枕為小長方形,都具有典型唐代風格。
以上就是關於“壽州窯瓷器的主要特徵”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