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拿著花籃的女孩》7(共2張圖片)
  • 23年11月24日 22:3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畢加索《拿著花籃的女孩》7.32億元成交 刷新紀錄

巴布羅·畢加索 《拿著花籃的女孩》 1905年作 154.8 x 66.1 公分

紐約時間2018年5月8日晚,世紀拍賣——「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系列珍藏」正式舉槌,這位傳奇家族第三代掌門人幾處豪宅中的藝術品悉數上拍,其中首先進行拍賣的是十九及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本專場涵蓋克勞德·莫奈、巴布羅·畢加索以及亨利·馬蒂斯等眾位藝術巨匠在內的44件拍品。其中拍賣備受關注的巴布羅·畢加索玫瑰時期的作品《拿著花籃的女孩》,最終是以1.02億美元落槌,加佣金1.15億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7.3283億元,這一價格也刷新了畢加索玫瑰時期的作品最高價紀錄。

在藍色時期,歲月無情地折磨著畢加索。這位年輕的藝術家生活在貧窮和絕望中,在自己的靛藍夢想中描繪了憔悴、憔悴、貧困的靈魂。結束了他黑暗的「藍色」之夜後,畢加索遇見了費爾南德·奧利維爾,這種深深浪漫的依戀,形成了一種更穩定的情感環境,新發現的喜悅開始取代了年輕人曾經對異化和絕望的關注。1905年左右,畢加索玫瑰時期作品更是出現了古典主義的復興。

畢加索《拿著花籃的女孩》7.32億元成交 刷新紀錄

這幅《持花籃的女孩》正創作於這一時期,主角是紅磨坊的琳達,給很多知名藝術家當過模特。手中的花兒,暗示她脆弱的存在,作為一個流浪兒為生存而掙扎在蒙馬特街上。年輕女孩在畢加索玫瑰時期的繪畫中佔有突出的地位,通常都獲得了琳達啟發,或者直接基於當地的模特。畢加索在1906年使用的素描本中,有一個年輕女孩的鋼筆草圖,穿著白色長裙,手捧一束鮮花。這幅畫很可能是這幅作品最初的草圖。在最終的作品中,她的籃子裡裝著紅色的罌粟花,象徵著麵包和葡萄酒,象徵著基督在聖餐聖禮上的身體和血液。這種青春期的成人儀式,從天真到經驗,從青年到早期成熟——或者從更大的意義上來說,從神聖到世俗——構成了畢加索的玫瑰時期的一個重要主題。畢加索的新古典主義表現在樸素、簡化的曲線上,用最少的造型和細節呈現出來,與更細緻的現實的處理相比,他特別賦予了琳達獨特的表情。

最早買下這幅作品的是格特魯德的哥哥利奧,價格為一百五十法郎。格特魯德·斯泰因最初並不喜歡這幅畫,她覺得腿和腳畫得有些可怕,這使她感到厭惡和震驚。但兩人決裂後,格特魯德留下了這幅作品,後來也讚譽有加。1946年格特魯德去世,她的老朋友愛麗絲享有終身權益,直到愛麗絲1967年去世,格特魯德的收藏才流向市場。當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很想收購其中6幅畢加索作品,但正處於赤字危機的博物館無力支付費用,大衛·洛克菲勒組織了一個辛迪加財團來購買這批作品,包括他在內的6名富豪組成,收購這批作品後這6件作品要麼直接送進博物館,要麼以遺產形式捐贈給博物館。他們聘請藝術商人,給出680萬美元的估價,每人出資110多萬美元(後來一人退出,大衛承擔雙份)。大家抽籤挑選順位,按照順序每人挑選一件作品,依次輪流,直到每人買夠自己出資的110萬美元。大衛是最後一個抽籤者,「吉星高照」,他在自傳裡都掩飾不住興奮,剩下的是1號和3號,意味著他獲得第一和第三順位挑選作品的權利。大衛和佩吉挑選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畢加索的《持花籃的女孩》,這幾乎是每個人的第一選擇。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