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共13張圖片)
  • 16年8月23日 08:4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三老諱字忌日記》,刻於東漢初期,為記載三老夫婦祖孫諱字、忌日等。其右面刻4列,每列4、5、6行不等,左面刻3行,行30字,左右和各列之間均刻有界欄,在第一列之上有一「此」字,疑原石有額,或遭損折。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石上所刻忌日有建武十七年(41)和建武廿八年(31),大約就設立於此後數年間,可能是立於祠堂,以便祭祀而設的,內容和書刻均為子孫鄉民所為。清咸豐二年(1852)五月於浙江余姚客星山下出土,今藏杭州西泠印社。蘇州大學圖書館藏有魏錫曾手拓、趙之謙題署,沈韻初原藏裝裱本,烏金拓,神采奕奕,纖毫不爽。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石刻為隸書,一、二列和左三行的字風格相一致;中宮緊收,而波撇橫畫又往往延展得很長,斂中有舒,互相襯托,《石門頌》似其體勢。三、四列可能因刻的是生者名字,字跡稍大, 風格亦略為不同;形體方廣,筆畫盡量充滿四周,內疏而外密,氣象雄闊,與稍晚數年的《畜君開通褒斜道刻石》(永平六年,公元63年)相似。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三老諱字忌日記》雖然石質尚堅好,打磨也較平光,而其時石工所能掌握的刀法皆十分簡單。金石家魏錫曾在《績語堂碑錄》中有對其刻法觀察的描述,云:「《三老》椎鑿而成,鋒從中下,不似他碑雙刀,故每作一畫,石臉坼裂如松皮。」這種刻法還是承襲了西漢以來刻石簡單刀法,與大多東漢摩崖刻法大致相同,其所出效果並不是書丹的筆意,而產生出一種逆澀之勢。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三老諱字忌日記》中有許多字帶八分書波勢,用單刀正鋒鑿刻來表現筆勢,不像雙刀易於刻出粗細提頓的變化,但刻工採用了這種方法:將撇畫用長長的弧形線條流宕而出,而末筆橫畫或捺腳盡處用刀中鋒微微翹起收住,形成了既飄灑又倔強的姿態。個別字如左面第二行中間的的「及」字,末筆卻用雙刀刻成豐肥的一捺。這種刻法,在東漢中後期的碑刻中就普遍被採用了。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由筆法與刀法相結合的形態,加上千百年來風雨剝蝕的痕跡,所形成生拙的筆畫和古樸的氣息,前人稱之為「金石氣」或「石氣」。清代碑學派書家從二王藩籬外另闢蹊徑,他們對傳統的筆法並不在乎,有些人將「金石氣」來作為創造新筆法的滋養。所謂的金石氣是難以用語言來表述的,完全憑個人的喜好、追求去摸索和領悟。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清末書法家姚孟起在《字學臆參》中說道:「臨漢碑宜有石氣,然非拳曲之謂也。問:何謂石氣?曰:不可說。」「作隸須有拙筆乃古。」客觀事實上,漢代石工那種簡率的刀法並非是要想在書法的基礎上作藝術的再創造,而是一種技藝上的不成熟,但它在清代碑學派書家眼裡,卻正是他們所要追求的一種原始美、質樸美。所以清代碑學派是循古而創新的流派。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

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西泠之寶,彌足珍貴購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