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羅聘書畫作品欣賞(共38張圖片)
  • 21年9月3日 00: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此作為七十年代故宮返還之作,有故宮返還檔案。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為金農入室弟子,未作官,好遊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金農曾讚揚他「筆端聰明,無毫擊之舛焉」。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醜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態。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於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風標圖》(冊頁)、《兩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成陰障日圖》、《谷清吟圖》、《畫竹有聲圖》等。著有《香葉草堂集》。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此清代畫家羅聘畫《蕉月凝香》,立軸,水墨紙本。

此作典型清代寫意仕女圖,為承金農畫格。

全圖既秉承中國傳統人物畫著重寫意傳神之特點,又顯示作者駕馭筆墨的高度技巧。從人物髮髻用墨的濃淡,臉部細線的勾勒,衣褶線描的應用,皆可看出。構圖平穩,錯落有致。上部較大面積的留白,更引人無限遐思,似乎暗示此女子極度無奈孤寂的心境和一種美好的渴望。用墨濃淡相宜,交相輝映。用筆粗細轉折,精妙之極,頗具韻味。尤其淡墨寫衣服的襯衣和土裙,但領邊、大帶,則用濃墨勾出。衣紋線條淺淡卻不失堅勁有力,取蘭葉描,簡潔飄逸。

芭蕉極盡渲刷掃瞄點畫之趣,濃淡乾濕並重,濕氣濃郁,又蒼勁古雅,盎然勃發的春意呼之欲出。幾筆草寫短欄,幾筆揮寫塊石,平添隨意和情味。整個畫面體現一種疏淡雅潔的格調和一種渾然天成的大雅之境。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清 羅聘 竹林禮佛圖

此作繪竹林之中一僧侶盤膝而坐禮佛誦經。雙鉤竹的畫法顯然源自羅聘的老師金農,園中太湖石純用墨染出,僧侶服飾以紅藍色鮮麗點出,與墨竹石形成對比。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兩峰墨戲》是羅聘的經典冊頁,筆精墨妙,傳承有序。從題籤「羅兩峰仿古冊,麓雲樓藏」可知,此冊曾為清代文士汪士元「麓雲樓」舊藏。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清 羅聘 看花古佛圖

羅聘擅人物,兼善佛像,畫風古拙,有漢魏造像趣味。金農所作,大都由他代筆,畫佛的名聲,卻反在羅聘之上了。此圖寫紅楓綠竹之間,一羅漢正捻眉賞優缽曇花,後湖石僅用墨染,不加勾勒,是羅聘常用的畫法,與羅漢勁拙的衣紋相互映襯,在古厚生拙之中多了一份淋漓活潑的情趣。羅聘極善畫,一般善畫者易趨熟俗,但他卻將工能演化成拙秀,後世齊白石可以方之。此圖是其佳作,且保存完美,二百年後,猶神采不失,殊難得。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清 羅聘 西風瘦馬圖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清 羅聘 觀音大士圖

羅聘是揚州八怪中技藝全面、題材廣泛、功力深厚、風格獨特、影響深遠的一位職業畫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清 羅聘 姜夔詩意圖冊

此冊十二開,寫南宋詩人姜夔《昔游詩》之意,畫上題詩均出自《昔游詩》。《昔游詩》是姜夔創作的組詩,由十四首詩組成,意在「追述舊遊可喜可愕者」,所選擇事物和場面多凶險奇瑰,全組詩的主體風格雄奇奔放。方東樹《昭昧詹言》認為《昔游詩》集中巨製,得力於韓、杜、山谷甚深,又「大約此體但用敘事,羌無故實,而所下句字,必樸質沉頓,感慨深至,不雕琢字法,所謂至寶不雕琢,而非老生常談,陳言習熟,懦凡近瑣冗之比」。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清 羅聘 香雪海圖

梅花在古代作為繪畫題材由來已久,「揚州八怪」平生志趣於詩文書畫,梅蘭竹菊是他們喜愛的題材,常以梅的高潔幽香來表達自己的志趣。此畫擷取梅枝梢部,以水墨寫出。採用其一貫的畫梅技法,以淡墨寫干,濃墨點苔,圓筆勾花。構圖飽滿,梅干用墨筆寫,枝幹虯曲盤折,花瓣勾圈略點粉,花朵茂密,千枝萬蕊。

此圖梅花的畫法繼承了王冕的墨梅法,畫中粗枝繁蕊,橫斜疏密。樹幹虯曲,用書法筆意畫出,轉折布勢又具生拙趣味,梅干用筆具有一種內在的力量,這種力量忽輕忽重,行筆的速度有快有慢,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優美動人的節奏,不僅符合梅干的生長規律,而且表現了梅干挺拔向上、生機盎然的神韻。梅花先以墨筆圈法寫輪廓,復用色點染,紅白輝映其間,相映成趣,令觀者感覺似有暗香襲人,清新撲鼻。花蕊則圈畫點染、千姿百態、清冷出塵。畫面濃墨、淡墨、干筆、濕筆並用,虛處空曠無忌,實處密不透風,意境深遠。縱觀畫面,整體構圖穩定,法度嚴謹,一派大家風範,甚得「羅家梅派」之韻。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羅聘《草亭兩峰圖》收錄於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揚州八怪書畫全集-羅聘》。畫名之中包含了兩個人的字號,這件出色的作品承載了一段難得的友誼。據許雋超《羅聘<兩峰草亭圖>考》,這件作品是羅聘畫贈好友費融的。費融,字草亭,浙江嘉興人。乾隆十六年(1751)生,監生,著有《紅蕉山館集》。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清 羅聘 草亭兩峰圖

乾隆四十四年(1799)春,費融游揚州,與羅聘傾蓋相逢,談詩論畫,甚為投契。羅聘遂融匯二人字號「兩峰」和「草亭」,繪成《兩峰草亭圖》,以贈新知。此畫運筆瀟灑,構圖簡練,應為興到之作。據費融《紅蕉山館集》載,費融客居揚州時,與羅聘過往頻繁,羅聘贈與費融的作品不止一幅。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羅聘家族是「祝融之後,乃顓帝之孫」,是黃帝的正統傳人。其祖父羅國恆曾任浙江烏程知縣,其父羅智與鄭板橋有交往,且善書畫,但他在羅聘剛滿週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幼年喪父的羅聘由叔叔羅愫收養。羅愫是當地名宦,喜愛金石,對羅聘影響很大。?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1756年冬,24歲的羅聘拜入70歲的金農門下,成為金農日後最得意的弟子。在金農門下學畫的日子裡,羅聘學習了梅、人物、馬、奇樹等許多技法,為他日後的藝術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關於羅聘為金農代筆的公案,本不足為奇,但有極端的說法認為金農根本不會畫畫,這與歷史是不相符的。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兩封金農致羅聘的信札,從信上的內容看,金農在讓羅聘為自己代筆的同時,會指出羅聘前次作品中的錯誤和敗筆,言語中肯,循循善誘,在畫面構圖、設色等方面給予指點。這兩封書信是師生間很平常的交往,從中可以窺見金農對羅聘藝術上的指導。對於金農的諄諄教導,羅聘回報以至誠的孝道。羅聘拜入金農門下時,金農的妻子已經去世,其生活起居多由羅聘照料,一直到金農去世,也是羅聘為其治喪下葬。更難能可貴的是,經濟並不寬裕的羅聘,往返大江南北,收集金農散失的詩稿,結集出版《冬心先生續集》。這樣尊師重道的品格畫史少見,值得我們學習。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影響羅聘一生的人,除了金農,就是他的妻子方婉儀。1752年,羅聘與長他一歲的方婉儀成婚。方婉儀才貌雙絕,是清代揚州著名的女詩人。嫁給羅聘之後,她鼓勵羅聘從事書畫創作和交遊活動,她自己也常常出現在揚州的詩文酒會上,這對羅聘藝術道路的拓寬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方婉儀和羅聘的兩子一女,皆善繪畫。羅聘名重一時,求畫者太多,經常是全家5人齊上陣,所繪梅花如出一轍,當時被譽為「羅家梅派」。可惜方婉儀48歲就因病辭世,但她在重病纏身之時,依然支持羅聘北上京城,追求繪畫事業,以至於一別成了永訣,頗為感人。方婉儀的死,給了羅聘極大的打擊,此後的20年裡,他發奮作畫,勤讀佛經,並再未續絃。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1765 年,鄭板橋去世,「揚州八怪」只剩下羅聘一人,他更是成為人們追慕的對象。但就在他獨步揚州畫壇8年之後,他做出了改變他後半生的重大決定—北上北京。從1771年到羅聘去世的28年裡,他先後3次上京,這直接導致了羅聘晚年藝術風格的捩轉,形成了不同於「揚州八怪」其他人的新畫風。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羅聘第一次上京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達京城後,京師要員錢載接待了羅聘,不久,羅聘就見到了當時權傾一時的內務總管英廉,並受到英廉款待,成為其府中的常客。後又結識了北京文壇領袖翁方綱,兩人相交甚篤。一個本來在南方就已成名的畫家,在京城又受到英廉、翁方綱、錢載等人的引見與追捧,一時間譽滿京華。1772年秋,羅聘接到妻書,催其南歸。羅聘啟程時,以詩贈行者達65人,均是京師要員,可見羅聘當時在京的影響。此次在京時羅聘的花卉、佛像等作品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注意,引起轟動的是他1766年在揚州創作的《鬼趣圖》。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這次北上,「揚州八怪」「同能不如獨旨」的創作風格震動了京師,羅聘進一步發揚和深化著「揚州八怪」的風格。1779年,羅聘在病重的妻子的支持下,再次北上,離家僅13天,其妻便病死家中。在京逗留的一年半時間裡,羅聘的作品從以往的「率汰三二筆」的減法繪畫佈局開始向全景花卉過渡,氣勢逐漸走向宏大。這一時期可以稱為羅聘繪畫的蛻變期。1790年,年近花甲的羅聘再次上京,並在京城住了8年。此次來京,羅聘榮幸地參加了嘉慶元年著名的「千叟宴」,其精湛的繪畫技藝轟動了京城,可謂羅聘一生中藝術的頂峰。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在第三次上北京的8年裡,羅聘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基本構成了羅聘晚年創作的主體。這些創作已經不同於「揚州八怪」其他人的風格。從佈局上,畫面不再有大段的長題,有時會出現冷款,繪畫構圖的整體性被突出;從形式上,從整齊劃一的莊嚴凝重過渡到了穿插交錯的動中求靜、寓雜多於統一的和諧;從用筆上來看,從行筆生澀稚拙變為酣暢淋漓、變動不拘;從繪畫意境上看,從「詩中有畫」轉向了「畫中有詩」,突出了繪畫自身的美學價值。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羅聘晚年的變法成功,意味著「揚州八怪」這個藝術流派的終結,這是一個戲劇性的結局,也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羅聘對後世影響極大,任伯年、吳待秋、溥儒等人的人物城市山林畫、人物山水畫均源於羅聘的創作手法。

賞古畫不看羅聘,真是遺憾,無所不工的大師

羅聘不善理財,又喜歡交友、收藏,一生沒有積蓄,以至於1798年病倒在北京,無錢返鄉,最後經鹽商資助,才得回揚州。1799年7月3日,羅聘病逝於揚州「朱草詩林」,終年67歲。

資料來源:陰山工作室 、《讀者欣賞》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