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行書特徵及作品欣賞(共11張圖片)
  • 24年6月8日 08:5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行書的沿革-五代、宋朝行書

五代的梁、唐、晉、漢、周,前後不到六十年,書家屈指可數,行書只有楊凝式可稱於世。唐末以後,書法呈衰頹之勢,經宋太宗提倡,才漸漸興盛起來,出現蘇、黃、米、蔡等一大批書家,但天然比不上盛唐。蘇軾提出「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的主張,並誇大個人的修養,即所謂「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而行書是最得當任情恣意的,故宋代也以行書成績最大,風格多樣,意趣盎然。他們以唐入手,上追「二王」,加以個性化。

楊凝式的行書

楊凝式(公元873~954年),字景度,號虛白、癸巳人等。在後漢隱帝時做過少傅少師,故又稱楊少師。他因處於濁世,常佯瘋以自嘲,故人稱「楊風(瘋)子」。長於詩歌,富於文采。

楊凝式的書法出自顏真卿、歐陽詢和王羲之、王獻之。然而他生存在誰人動盪飄泊的年代和邪惡的情況,他的字不大概有顏真卿那樣的心胸,倒汲取了歐字的緊密、刻厲險峭的書風。他把本身對其時社會的一腔憤懣都傾注在筆端,他的書風奇勢逸趣,靈活絢麗。蘇東坡如許批評他的書法藝術: 「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字跡雄傑,有 『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好漢,不為時世所汩沒者。」他的行書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題跋》、《夏熱帖》等。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韭花帖》,墨書紙本,七行六十五字,傳播有緒(圖66)。

帖云:

晝寢乍興,輖饑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餘,銘饑載切。謹修狀陳謝,伏惟監察,謹狀。七月十一日凝式狀。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韭花帖》(圖66,最後八字本資料缺—編者注)是楊凝式的代表作。它的書法結體嚴謹,中宮收緊,體形奇姿異態,用筆沉穩,天然得法。潘伯鷹老師說:「這內裡一點一畫都用《定武蘭亭》的方法,不外比《蘭亭》更瘦一些,更近於歐而已。」它比《蘭亭》更隨意天然。章法的字距隔斷較大,顯得疏朗,格調凝重,雅逸風趣,淳古淡雅,縱肆而從容,機動多姿而嫻靜。講氣魄固然也是一種審美情趣,但如不留意也輕易浮躁,而這種沉穩、高雅、雋永的風格,應該說更不輕易。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貴宅帖》

李建中的行書

李建中(公元945~1013年),宋初書法家,字得中,自號嚴夫民伯,曾屢請做西京留司御史台的職務,故後人稱其為李西台,《宋史》稱他「善書札,行筆尤工,多構新體,草隸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習,奪取以為楷法」。書法溫潤豐美,深得晉唐法度,為時人所重。傳世行書墨跡有《同年帖》、《貴宅帖》、《土母帖》。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土母帖》

《土母帖》,紙本,墨跡,十行一百零四字,現存故宮博物院(圖67)。帖云: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籠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同缺)門所出者,復未知何所用?望指揮。春冬衣歷頭,賢郎未拾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難探討耳。見別訪尋穩便者,如有偏見宅子,又怎樣?細希示及。必咨。

孫號西行少車,今有舊車,如到彼,不消可貨卻也。

《土母帖》的書法,佈局嚴謹,用筆堅固沉穩,法度森嚴,有歐書的餘味。但豐富有餘而風姿不敷,嫻靜秀雅書卷氣十足,缺少氣魄,格局過小,只是小家碧玉。如黃庭堅所云:「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凡間玉人,豐肌而神情秀氣者也」。如學嫻靜沉穩,功夫踏實,此帖當是好范帖,可以去浮躁霸氣之弊。

蔡襄的行書

蔡襄(公元1012~1067年),北宋書法家,字君謨,官至端明殿學士。工書,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各人」。蘇軾稱他「資質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革無窮,遂為本朝第一」。君謨書初學周越、顏真卿,善於真、隸、行、草各體,尤以行、楷書著稱於世。歐陽修說:「蘇子瞻兄弟後,君謨書獨步當世,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書風渾厚樸素,法度嚴謹。墨跡傳播較多,約有二十餘種,行書如《扈從帖》、《自書詩》等。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扈從帖》

《扈從帖》,墨本,現存故宮博物院,六行五十字(圖68)。

帖云:

襄拜,本日扈從徑歸,風寒侵人,偃臥至脯,蒙惠新萌玲(珍)感以帶胯,數日前,見數條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馳去也。襄上,公謹太尉閣下。

此帖有顏書筆意,受顏書《祭侄文稿》等行書筆法影響。疏朗婉健,遷移轉變有方,連帶飛動,升沉變革,輕重轉換,極其瀟灑靈動,神韻情趣藏於意態之中。

蘇軾的行書

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小有奇才,詩詞散文各人,知音律,善字畫,精於觀賞金石,是文學藝術的全才。其文為「唐宋八各人」之一。知識廣博,才氣橫溢,因與朝廷政見不一,屢遭貶謫。在書法上也是一代宗師,留傳作品極多,聞名作品有《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黃州寒食詩帖》、《李太白仙詩卷》、《報答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等等。書法少學《蘭亭》,深受徐季海的影響,故豐腴勁健。中年學顏真卿,筆厚墨潤。晚期學李北海、楊凝式,更顯勁健變革。他學古人,不拘泥於形態的模擬,朱熹曾說:「東坡筆力雄健,不能居人後。故其臨帖,物色牝牡,不可復以形似比力,而其英氣逸韻,高視古人」。他的書法,形似豐腴而骨力勁健,神韻飛揚,「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邁之外」,不拘不縱,恰到利益,縱橫斜直,無不快意。形成肉豐而骨勁,態濃而意淡,藏巧於拙,英氣秀偉的自家風格。

《黃州寒食帖》,紙本墨跡,十七行,一百二十七字(圖69)。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帖云: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本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鳥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途)窮,死灰吹不起。右黃州寒食二首。

蘇軾因「烏台詩案」於元豐二年十二月(公元1079年)被貶黃州團練副使,次年二月抵黃州,「已過三寒食」,闡明當在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寒食節(相傳明朗前一天,一說明朗前兩天稱寒食節)前後所作,時年四十六歲,是政治上最失意之時,但卻是藝術上得到成績的黃金時期。他寫了很多詩,情緒激越,極其動人,《寒食詩》是此中的二首。其時貶黃州已三年,尚看不到本身以後的前程怎樣,正遇連天苦雨,觸景生情,表達了本身其時昏暗孤寂、悲涼苦悶的心境。黃庭堅跋語云:「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李太白有未隨處。」此帖書法也是蘇軾的力作,它將顏魯公的雄渾豐潤,李北海的勁健豪邁,楊凝式的神機妙趣,李建中的秀逸恬淡熔於一爐,領悟貫通。字形結體欹正參差,有緊有放,鉅細不一,似有楊風子的神妙。筆畫渾厚中見俏麗,圓轉中含勁挺,似與顏真卿、李北海神通。字形的欹正參差,結體的疏密收放,渾然天成,天然生動,形成猛烈的節奏韻格。

黃庭堅的行書

黃庭堅(公元1045~1105年)北宋墨客、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長於詩文,頗得蘇軾欣賞,稱他「瑰瑋之文,妙絕當世」,為江西派的首腦,並稱蘇黃。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為 「宋四家」之一。他學書涉獵甚廣,對「二王」、張旭、懷素、顏真卿、柳公權、高閒、楊凝式等晉唐書家都有研究,善於汲取他們的筆法和神韻,領悟貫通,以他帶有參禪的禪意,創造出恢詭譎怪、偃蹇欹斜的自家風格。運筆圓勁蒼老,結體中宮精密謹嚴,長筆則縱橫舒展,筆畫擒縱自若,冷靜凝練。行草奇態異姿,極盡變革,勢若飛動,風韻絕俗。正由於黃書個性極強,故不必一味只尋求形似。他留存下來的作品數目尚不少,以草書作品居多。行書如《松風閣詩卷》、《苦筍帖》、《諸上座》等都是佳構。《松風閣詩卷》,紙墨本,二十九行,一百五十字(圖70)。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帖云:

松風閣

依山築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我來名之意適然。老松魁梧數百年,斧斤所赦令參天。風鳴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須菩薩泉。嘉三二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泉枯石燥復潺湲,山水光暉為我妍。野僧(早)旱饑不能,曉見寒溪有炊煙。東坡道人已沉泉,張侯何時到面前。釣台驚濤可晝眠,怡亭看篆蛟龍纏。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此詩寫於祟寧元年(公元1102年),黃庭堅年五十八歲,已近老年,蘇軾卒於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故有「東坡道人已沉泉」句。此時山谷因湖北轉運判官陳舉以黃氏所撰《荊南承天塔記》有幸災之意,舉於時相趙挺處,故領平靜州事只九日而罷去。九月至鄂州寓居,故有「安得此身脫拘攣」。安岐評此卷書法云:「字大如小拳,筆法精奧,紙墨俱佳」。點畫精到,用筆勁挺,線條乾淨利索,很少有他風俗的戰筆,故瘦健婉通,清勁韻勝,有法而不俗。

米芾的行書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北宋字畫家。初名黼,後改為芾,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字畫學博士,曾官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性格狂放,有潔癖,被稱「米顛」。米芾有才學,專字畫,能詩文,精於判定,好收藏。對書學也很有研究,有獨到的看法,著有《海岳名言》、《書史》等。他功夫深厚,集晉唐書法於部下。善摹仿,所臨作品人不知其真贗。他說:「人稱吾書集古字,蓋取諸優點總而成之,既老,始自立室,人見之不知以作甚祖也。」這正是自我立室的履歷之談,在肯定水平上說明白學習書法取得成績的規律。學習書法特殊要防止浮淺,急於求成,眼光短淺,很難有所成績。米芾的履歷,很值得我們學書者鑒戒。

米芾留存的行書作品許多,如《苕溪帖》、《蜀素帖》、《虹縣詩帖》、《張季明帖》等詩牘和翰札,書法都是很出色的。

《張季明帖》,墨跡紙本,六行三十九字(圖71)。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帖云:

余收張季明帖雲,秋氣深不審,力氣復何如也,真行相間,長史凡間第一帖也,其次賀八帖,余非合書。此帖是米書短作中的力作,書法很出色。用筆拓展,佈局精密,重按輕提,遷移轉變流通,收放合度,章法空靈,瀟灑流麗露於點畫字態。

蔡京的行書

蔡京(公元1047~1126年),字元長,拜太師,封魏國公,四執國政,屢罷屢起,禍國害民,「天下罪京為六賊之首」,後在貶逐的路上死去。《張丑管見》云:「宋人書,例稱蘇黃米蔡者,謂京也。後代惡其為人,乃斥去之,而進君謨出焉,君謨在蘇黃前,不應列之章後,其為京無疑矣。京筆法姿媚,非君謨可比也。」大概是確切的,字雖好而為人太差也無言可說了。《與宮使書帖》(圖72)可見一斑。帖云:

有臆,謹啟,詗候,動靜不宣,京頓首再拜,宮使觀文台坐。

薛紹彭的行書

薛紹彭(生卒年代不詳),北宋書法家,字道祖,號翠微居士。工書法,同時是觀賞家,收藏極多。米芾詩云:「世言米薛或薛米,猶言兄弟與弟兄」。闡明他們極相似。危素稱他「逾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趙孟頫也極稱道:「道祖書如王、謝子弟,有風流之習」。

《雜書卷》,是他的佳構之一,分四部門,第四部門為《通泉帖》,六行五十六字(圖73)。

帖云:

越王樓下種成行,濯濯分來一葦航。偃蓋可須千歲干,封條已傲九秋霜。含風便有笙竽韻,帶雨偏垂玉露光。免作爨煙茅舍底,華軒安閒拂雲長。此帖結體精到,線條圓潤,極有晉唐餘韻,典雅奇麗。

吳說的行書

吳說(生卒年無考),南宋書法家,字傅明,號練唐。官居信州守。師法「二王」,受黃庭堅影響,亦寫鍾繇書,尤以創游絲書著名,楷、行、草均有成績。行楷書娟秀清逸,游絲書則飄蕩飛舞,如《門內帖》。

《門內帖》,為墨書信札冊頁,是吳說行書代表作。十四行一百三十二字(圖74)。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帖云:

門內星聚,長少均葉,多慶桐川,豈無所委幸不?鄙一二疏示老兵,偶二三輩遣出,取親舊未還,旦夕遣往,頃見老兄有玉界尺(上有刻字者),欲求一條助我。幾間清致素辱眷,予深想不我,靳嘗求一物為報。頃在括蒼賞作詩,欲匈輟此物其卒。章云:磊落腎公子,寧求善價沽。旦夕檢尋錄,寄適在報恩。辦道場上狀,崖略且踐不重幅之約也。說再拜。此札法度出於「二王」,筆鋒縈帶似游絲,纖勁流通,鋒利遒逸,清雅奇麗。

王庭筠的行書

王庭筠(公元1152~1202年),金字畫家、文學家。字子端,號黃西嶽主、黃華老人。官至翰林修撰。詩文字畫皆著名,也精於觀賞收藏,刻有《雪溪堂帖》十卷。書學米芾,得晉人風韻,沉頓雄快,俊秀飄逸。見《李山畫風雪杉松圖卷跋》、《幽竹枯槎圖卷題辭》。《李山畫風雪杉松圖卷跋》,紙本,書跋於畫卷後,自署「黃華真逸」,是其早期作品。五行二十八字(圖75)。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帖云:

繞院千萬萬萬峰,滿天風雪打杉松。地壚火暖薄暮睡,更有何人似我慵。

此帖留有晉唐遺韻,更得米字神趣。王世貞跋云:「庭筠翩翩入海岳三昧。」但與米字相比,更為高雅寂靜。多用方筆出鋒,敢提敢按,粗細轉換極為天然流通,放收聯合,靈動變革。趙孟堅的行書

趙孟堅(公元1199~1267年前),宋宗室,南宋字畫家。與趙孟頫為堂兄弟。善於詩、書、畫。書法宗王獻之、李邕,以行草專長,雄暢古拙。作品有《自書詩》等。

《自書詩》,墨書紙本,施雁山雁蕩圖後題自書詩,七行三十九字(圖76)。

帖云:

永嘉施雁山以雁蕩圖求題未返煙霞舊隱居,故將蕩景寫成圖。孤煙遙起客空老,得似臣心念鞏無。此帖粗細變革懸殊,筆勢雄強豪邁,古拙與靈秀聯合,方圓並用,用筆迅捷,極得筆勢。

吳琚的行書

吳琚(生卒年代不詳),字居父,號雲壑,宋高宗吳皇后之侄,工翰墨。宋高宗喜米字,集刻《紹興米帖》,吳琚以內戚收支宮廷,得以學習,故其書面目多似米芾,可以亂真。董其昌以為,峻峭過之。書有《雜詩帖》等。

《雜詩帖》,紙本,藏故宮博物院,十四行九十六字(圖77)。

行書學習指南(連載):行書的沿革——宋朝行書

帖云:

神物登天擾可騎,怎樣孔甲但能羈。其時若更無劉累,龍意茫然豈得知。忘歸不覺鬢毛班,功德鄉人尚往還。斷嶺不遮西望眼,送君直過楚王山。柳惠善直道,孫登遮知人。寫懷良未遠,感贈以盡紳。願飛安得翼,欲濟何無梁。向風長歎息,斷絕我中腸。

此帖書法,充實利用腕力,上下左右翻轉,字體豐潤峻峭,筆勢縱橫肆意,極似米字,而峻峭過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