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錢幣形制(共14張圖片)
  • 23年3月31日 00:2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不僅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也產生了各種貨幣體系。由於是農耕型社會,此時的鑄幣往往淵源於青銅工具,樣式千奇百怪。戰國晚期,各地經濟交流日益密切,不同體系地區也開始鑄造其他體系錢幣,使得貨幣流通十分混亂,直到秦一統中原之後才結束。

春秋戰國時期,錢幣主要分為兩種材質:銅幣與金幣。雖然銅幣早已被人們所接納,但一直被人稱為下幣,而黃金鑄幣雖直到戰國末期才興盛,但被稱為「中幣」或「上幣」,《管子-國蓄》則有「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的記述。其實,對於這些貨幣,我們大體概括為四個體系:

(1)布幣體系

布幣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錢」、「鎛」演變發展而來,而「布」為「鎛」的假借字。布幣流行於兩周、三晉、鄭衛等農業區域,即今黃河中游的河南、山西、河北地區,其形狀各異,種類繁多,是中國錢幣文化的象徵。布錢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 階段,原始布。約在殷商後期及西周初期已經存在。又名大鏟布,形如農具鏟,是我國最早的實物貨幣之一,也是金屬鑄幣的雛型。它尚未脫離錢鎛農具原狀,體大銎短,厚重粗糙。此布有多種,主要有無字布,益字原始布,廬氏原始布,有紋飾,較美觀。

       第二階段,空首布。出現於西周晚期,盛行於春秋戰國。形體大幅縮小,輕薄整齊,也稱鏟布。幣身有多種形狀,例如平(方)肩弧足或足面稍向內凹者的方肩空首布,錢身近正方形,正背有三道直紋及文字的安臧布等。

第三階段,平首布。又叫實首布,形體更小而薄,基本上已脫離農具鎛的原形,如銎和三條背直紋均消失。出現於春秋末期,盛行於戰國中晚期。平首布種類很多,均布首扁平無銎,布背素面,布面有各種文字,記地名和貨幣單位釿、捋等。

(2)刀幣體系

刀幣起源於漁獵經濟工具「削」,《周禮-考工記》曾云:「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成規。」。刀幣主要由齊、燕、趙三國鑄造發行,流通於今山東、河北、內蒙古、東北及山西北部等漁獵和手工業發達地區。各國的刀幣大小不同,形狀各異,而按照地區分類,可分為四種:

 

一、齊刀。俗稱齊大刀,體型較大,由齊國鑄造發行的,流通於該國和鄰近地區。西周成康之際已經流行,因此就有可能是姜太公封於齊地之後便開始推行。在眾多齊刀中,六字刀最為著名,其面文鐫刻「齊造邦長法化」,因此也稱「建邦刀」或「造邦刀」;三字刀最為常見,面文為「齊大刀」,即「齊法化」或「齊之化」,製作粗糙,鑄於晚期。

 

二、燕刀。由燕國鑄造發行,流通於北方,又叫「明刀」、「易刀」,是出土數量最多的刀幣,甚至在朝鮮日本均有發現。形制上有方折和圓折兩種。方折刀因其弧度較驟,呈磬折形,叫折背,又名「磬折刀」。圓折刀有在博山出土的,又叫「博山刀」。

 

三、尖首刀。由燕國與山戎地區鑄造,形制較大。首部尖銳,全體很薄,刀柄較細,刀環小而扁。錢文多在刀背,無字或一字較多,而而二字較為少見,均無紋飾。又尖首刀中的針首刀,刀尖細長,刀身短薄,又名「匈奴刀」,多無文字,此幣不易保存,完整品相甚少。

 

四、直刀。趙國所鑄,又叫圓首刀、鈍首刀,刀身平直,圓首,體型薄小。 

(3) 圜錢體系

圜錢又稱為環錢,來源於紡輪或玉璧,發起於西周,之後滲入刀布錢區。戰國後期,除楚國外,其餘諸國大都鑄行圜錢,使得北方各國流通貨幣趨向統一,同時也是方孔圓錢的先驅,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圜錢的基本形制是扁平圓形,中央有穿孔。演變規律表現為穿孔先圓後方,錢邊緣先無郭後有郭。錢面有錢文表示地名、幣值、重量及其他。錢背多是光背,少數有些符號。圜錢有大小各種,不同地區的環錢各有不同特徵以及行用時的各種不同習慣,可分為三個類型:

 

一是布錢區圜錢。沿用此區貨幣單位釿,記地名,圓錢圓穿,從周緣無郭而有郭,由圓孔逐步演變為方孔。錢文有多種,書地名,如垣、共、藺、離石、東周、周化、虞釿等。其中以垣、共二種銘文的圜錢鑄行最早,如今也出土最多。此錢主要在周、韓、魏等地區使用。

 

二是刀幣區圜錢或刀布並行區圜錢。此區圜錢的基本形制是圓形方孔,貨幣單位仍沿用刀幣的「化」。刀幣區圜錢有「一化圜錢」、「賹圜錢」、「明字圜錢」等。此錢多在齊、燕、趙等地區行用,又統稱東方系圜錢。

 

三是秦圜錢。與刀幣區圜錢相對應,秦圜錢與布錢區圜錢統稱西方系圜錢,受布錢區圜錢的影響較大而有所發展。圓形圓孔,無郭,貨幣單位改為記重銖兩。秦錢的「半睘」就是半個貨幣單位的圜錢,而錢文「重十二銖」的秦圜錢是秦半兩錢的先驅。

(4)楚幣體系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國力強盛,曾盤踞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為南方霸主,與秦、齊分庭抗禮。因此,楚國所鑄行貨幣也自成獨立體系,總稱楚幣,其中包括三個部分。

 

一、爰金。 又稱楚金鈑、印子金,俗稱金餅、餅金,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黃金鑄幣。爰金銘文最多的是「郢爰」,其中郢乃楚都,因此以郢為名,也是以國名,與楚同用,而爰則是重量名稱。爰金是楚國法定通貨,扁平塊狀,塊上有若干鈐印,多為方形。使用時根據需要將金版或金餅切割成零星小塊,然後通過特定的等臂天平稱量再行交換。

       二、楚銅貝,通稱「蟻鼻錢」,是一種青銅仿製貝,形似貝殼。錢面文字多種多樣。而且楚銅貝看似人臉,形狀古怪,故又稱「鬼臉錢」。有一種鬼臉錢,像螞蟻,加上鬼臉上的高鼻子,故名「蟻鼻錢」。

三、楚布。楚國晚期受北方影響還鑄行一種異形布幣,此幣身狹長,幣面銘文「殊布當釿」,背面為「十貨」二字;一種「四布當釿」布,為二枚小布連在一起,一正一倒,四足相連,又稱連布;另一種「殊布釿四」,背文「一貨三釿貨」,是楚布中最少見的品種。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