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銀玉繡花荷包(1張圖片)
  • 23年4月16日 11:1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這件銀玉繡花荷包(見圖),長38、寬16厘米,造型比較奇特,銀、玉掛件製作工藝精湛,繡花工藝精美。荷包的上方為一銀鏈,可繫在胸前或者腰間。銀鏈中間設置了一個可旋轉的葫蘆,葫蘆造型是用銀絲彎曲和焊接而成,葫蘆下方又用銀圓環,分別懸掛一件黑色布袋式的繡花荷包、一個銀牙籤、一個玉權。 

  荷包主體為黑色布袋,耳系為壓制的銀蝴蝶,底下為縫上的蓮花和魚形繡花貼,寓意“連年有餘”。銀牙籤,形狀類似於錐形,尖頭部彎曲,是用以剔除牙縫殘留食物的工具;玉權,造型呈瓜稜形,上面有鍾形掛鈕,中間有葫蘆形的孔。權,本義:黃花木。因其堅硬、難以變形,被用於秤之桿、錘之柄、拄之杖。舊時的秤由兩部分組成,秤桿叫衡,秤錘叫權。《孟子·梁惠王上》:“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因為權在秤上起關鍵作用,後來引申出權力、權威、權謀、權變等詞來。因此,攜帶荷包者表明其身份可能是商界達官貴人,或者是一位業界的權威人士。 

  在古代人的服飾上沒有設置口袋,最初將錢物、正衣冠的小銅鏡和小雜物裝在荷包裡,懸掛在胸襟上或者腰帶上,還將用來辟邪的玉璧、玉環、玉珮,用繩結繫在腰帶上。誰知這一掛就是兩千多年。時代不同,稱呼也不同。唐代人繫在腰帶上的“口袋”稱為“蹀躞七事”; 宋元時期,稱為“蹀躞”;明代稱為“七事”;清代則稱為“官樣九件”。《遼史·國語解》稱:“蹀躞帶,武官束帶也。”蹀躞,指帶上系佩物品。蹀躞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官樣九件:錢荷包、香荷包、扇套、眼鏡盒、表袋、煙袋、火鐮、牙剔、耳挖筒等,式樣各不相同,錦繡緙絲,無不具備。 

  清末民初,洋裝傳入中國,縫在衣服上的口袋取代了懸掛在腰帶上的配件。無論是“蹀躞七事”,還是“官樣九件”,統統退出了歷史舞台。如今製作精美的荷包,已經很難尋覓到。因而,這件製作精美、繡工精湛的銀飾繡花荷包可謂彌足珍貴。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