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化石鑒定方法,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跡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分子,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研究化石可以瞭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那麼化石鑒定方法有哪些呢?
化石,簡單的說,就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遺體或遺跡,是過去的生物在石塊上留下來的一種印記。化石的形成和生物密切相關,同時,也涉及到了地質的歷史。因此,研究化石就不得不瞭解一些必要的地質學和生物學的基礎知識。
化石的生物要依據現代生物學進行系統分類和描述,因此,儘管面對的是枯燥冰冷的石塊,化石所代表的卻是栩栩如生的生命。從事化石研究的人一定要有一個思想上的前提,那就是化石也是一種生物,只是這種生物生活在遙遠的過去。
另外,由於生物體本身的複雜性,在保存成為化石的時候不可能毫無保留。很多化石都是殘缺不全的,甚至只是當時生物的一小部分,也很可能來自很多生物的不同部分。比如,很多植物化石僅保存了一片葉子或是一個枝條,很多哺乳動物的化石僅僅保存了牙齒……
我們常見各種繪製精美的古生物復原圖,甚至也搬上了影視作品中。但是,我們不可忘記,這些復原圖中含有大量的假定,是古生物學者根據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推測出來的,畢竟遙遠的生物究竟長什麼樣沒有人見過。可以理解的是,不是所有的化石都可以準確鑒定的,需要一些關鍵的特徵才能把化石生物明確的鑒定出來。這就需要對不同生物門類的瞭解。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瞭解一些這樣的知識有助於我們分辨哪些是化石,哪些不是。
化石的形成通常要經歷生物體的死亡、快速掩埋、封閉壓實等過程。常見的是在水的作用下生物的遺體被水流的作用沖積、掩埋等等,大部分的植物化石都是這樣形成的。但是有些生物,如鳥,昆蟲等能夠飛行的生物又是怎麼保存成為化石的呢?這裡通常涉及到一些災害現象,如火山噴發出了大量的火山灰,是生物窒息並埋藏了起來。後來又經歷了沉積作用,最終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化石。
當我們拿到一塊石頭的時候,不能被石塊的形狀像某種生物所迷惑,要知道地質中的沉積作用也具有鬼斧神工的能力。如果是生物成因的,大部分都會在岩石上保存大量的炭質(通常是黑色的),如果用放大鏡(普通的,放大10倍就可以了)觀察,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條紋或是網格——這都是很常見的生物結構。另外,生物化石很少單獨、單一保存的,如果你在一個地方發現了某種化石,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在附近也找到一些相關的生物化石的。
瞭解一些沉積岩的知識是必要的。很多精美的假化石其實都是礦物的結晶而已。含有礦物的地下水在岩石的縫隙中就會發生結晶作用,在各種岩石表面會形成各種圖案——看似化石。
一般來說,學習古生物的本科生(研究生)通常要學習:地質學(岩石、礦物、構造、地球歷史)、岩石學(沉積岩、火成岩、變質岩等的特徵,鑒別)、古生物學(化石生物門類、特徵、鑒定)、生物學的系統分類(生物演化、系統分類、命名)、歷史地質學(地球的演變、古地理、板塊構造)……所有的這些都是與化石相關的基礎知識。
化石鑒定方法最初時屬於博物學的範疇,換句話說,就是一些有錢有閒的人吃飽撐的之後,相互炫耀自己的收藏,討論化石的形成。在從前,也只有有錢有閒的人才能夠有機會進行大量的閱讀和書寫。
以上就是化石鑒定方法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