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的收藏要點
  • 23年6月22日 20: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國青銅器不僅各類豐富,而且別具藝術特色,歷來是中外收藏家注意搜藏的珍品。由於青銅禮器的造型最為多樣,也最能體現青銅器的藝術特色,所以千百年來收藏家都重視鼎、彝、鍾、簋、尊、爵、卣、豆等禮器方面的傳統收藏,尤其是帶銘文的禮器,更是追逐搜尋的重點。本來青銅禮器的傳世量就不多,而需求者有增無減,僧多粥少,所以青銅器歷來價格昂貴,尤其是珍稀精品,只有王宮貴族和巨富商賈才玩得起。

晚清時期,清政府工部尚書潘祖蔭酷愛青銅器,在他的藏品中,以西周的大克鼎和在盂鼎最引人注目。大克鼎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通體變形獸面紋,三足立耳,莊嚴厚重,腹內壁還鑄有銘文290字,大盂鼎高101.9厘米,重133.5公斤,三柱足,大立耳,造型雄偉凝重,紋飾簡樸大方,有長篇珍貴銘文291字。這兩件青銅器一直被中外官僚和富豪所覬覦。潘病故後,其北將這兩件大鼎運抵故里蘇州,其間曾有美國人日本人以及國民黨要員等,紛紛採取威逼利誘手段欲得此二鼎,一美國人曾以600兩黃金或一幢洋房相交換,均被潘氏家人拒絕。日軍侵入蘇州後,也想得些二鼎,潘氏家人怕有不測,便將二鼎深埋於庭院中,果然日本人每日去搜查,有時一天搜查七次,因找不到大鼎才悻悻而去。1952年潘氏後人將大克鼎南藏於上海博物館,大盂鼎獻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據老古玩商回憶,民國初年,曾任清宮學部侍郎(相當於教育部長)的寶熙,曾將一件玩膩了的提梁卣送到北京琉璃廠古玩鋪寄賣。提梁卣是商時期的酒器,寶熙這件提梁卣,提梁兩端有獸頭,口的下端有花紋,蓋的裡端有四字銘文,造型端莊、紋飾清晰,色澤翠綠,精美絕倫,堪稱國寶。當時北京琉璃廠和天津天祥商場,經營青銅器的古玩鋪很多,經常可以見到青銅禮器,但像寶熙這件精美的提梁卣,實屬罕見難得,所以很快就被藏家買走。

青銅禮器雖說值錢,但並非所有的禮器都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單從投資角度考慮,更要注意這一點。民國期間,曾做過偽滿的監察院長,專門研究金石的考古學者羅振玉,著有《殷墟書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被當時日本人看成是中國考古界的學術權威。他專玩青銅器,也做古玩生意,有一次他花很少錢買了四件非常一般的青銅器,後覺得這類東西檔次不高,即使收藏多久亦不會賣到好價錢,於是想伺機脫手,一日他找到溥儀的岳父、婉容的父親榮源,謊稱他有個朋友做生意賠了本,因急用錢,托我賣四件青銅器,才要1萬元。榮源覺得羅振玉是個考古專家,就信以為真,當即答應買這四件青銅器。榮源是懂青銅器的人,一看羅振玉拿來的東西就心驚半截,如此一般的青銅器根本不值1萬元,礙於面子又不好退經他,只得吃了啞巴虧,而羅振玉本人收藏的卻都是青銅禮器珍品。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