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1、最早、最簡單也是最廣泛使用的製造包漿的方法是將青銅器浸入鹽酸中。另一種相關的技術則是將偽器浸入酸、石灰、鹽、與色素混合液中,接下來再將器物埋入約一米的地下靜待三至四年。如此可產生化學反應,而此化學反應能製造出近似真品器物上的包漿。第三種方法是利用硫酸與氨的混合物,再將器物置於極潮濕的地方三到五天,器物表面即會覆上一層綠包漿,而且難以除去。王德山在20世紀初就是用這種方法。
2.、某類人造包漿是以漆與色素的混合物塗抹在器物表面所製成的,有時混合物還會加入酒精。
3、在偽器表面塗上模擬古老包漿的顏色。
4、從破損的真品青銅器上取下銅銹的微粒,然後粘貼在偽器的表面。有時候這種真的銅銹微粒會被搗碎成粉末並與真的青銅器小碎片、綠松石粉末混合。將這種混合的膏狀物塗抹在偽器表面,通常之後還會再覆上一層薄蠟。
必須注意的是,器物上的人造包漿並不能絕對證明此器物必然是偽器。許多真品青銅器都曾被動手修復過以及被重新上過包漿,這在20世紀初是非常普遍的修理古代青銅器的方法。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