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翡翠賭石不僅要會看皮色和種水,還要會看翡翠原石的場口,因為翡翠場口有一千多個,但是不是每一個坑口都有帝王翡翠和冰種翡翠以及玻璃種翡翠,只能根據知名的翡翠原石坑口特點來鑒別,也會翡翠賭石增加了砝碼。
一、緬甸翡翠老場區:
老場區包括:帕敢場區、大馬坎場區、新場區,因地形上已經連成一片,位於烏魯江的上、中、下游,發現和開採的時間最早,範圍最大,場口最多,是緬甸的最的翡翠產區。
1、帕敢場區:
這個場區是沖積或殘坡積礦床,位於烏魯江中游,開採時間始於公元一世紀。目前挖掘最深的洞已達第五層,約30米深。
第一層:所出塊體基本上是黃沙皮殼;
第二層:多見紅沙皮殼,大多有臘皮;
第三層:為黑沙皮殼;
第四層:為灰黑皮殼;
第五層:為白黃皮殼,大多有臘皮。
各場口之間的塊體有著明顯的差異,區別並非易事。主要有:老帕敢、麻母灣、會卡、擺上橋、大古地、赤通卡、格拉莫、猛毛、東郭、馬拿、結崩窮、莫老埂、仙洞、香公、窮瓢、南英、育馬、格銀窮、東磨、格拉莫窪、帕丙、資波、陷典、苗畢、莫地、帕扁、三決、哼定、橋烏、老寨柵子、嗆叭、三岔河、莫敢。
2、大馬坎場區:
位於烏魯江下游,老場區的西部,屬於沖積礦場。開採時間比老帕敢晚200年左右。以大馬坎場區為代表,場口約20餘個。掘進深度已達第五層。多見半山半水石。著名場口有:大馬坎、黃巴、莫格疊、雀丙、磨隆基地、大三卡、南絲利、南色丙、西達別、約英拱、那亞董、美林強、苦麻、膽秀。
二、新場區:
位於烏魯江上游,老場區東部,開採時間較早。這裡是表生礦,不需要深挖便能得到塊體。但大多沒有皮殼,屬原生礦床。人們習慣稱為新場石。主要場口有:大莫邊、小莫邊、婆之公、莫西沙、班弄、馬薩、三卡莫、卡拉莫、三客塘、莫班窪等。
1、後江場區:
後江是烏魯江北側的一條支流,名為康底江。礦區分佈江畔,故稱後江場區。這沖積型礦床,開採時間較晚,約在十六世紀初。這裡包括後江和那莫(那莫,緬甸語,意為雷打)。雖然兩地相距不遠,但所產塊體有天壤之別。
後江場區:塊體約300克左右,品種多,質地優,上殼薄。幽默產上乘。現掘進深度已達第六層,約30餘米深。前二層與老場區相似,第三、四層均有隔層。第六層塊體基乎都是黃蠟殼。第六層之後的隔層較厚,目前出礦率較低。主要場口:磨隆、比四都、格母林、帕得多幔、香港莫、莫東郭、莫地、加英、不格朵、格青莫。
2、那莫場區(雷打場區):
雷打場區位於後江(康底江)上游的一座山上。該區主要是出產雷打石,因而得名。比較大的翡翠原石場口是那莫和猛蘭邦。
那莫即雷打的意思,雷打石多暴露在上層上和中層,缺點是裂綹多,種干,硬度不夠,難以取料,低檔貨較多。但其中好多雷打石有稱為雷擊石,好多奇石出自這裡,由於閃電的作用,雷擊石是好多著名奇石的出產地。
具有代表性的場口有:那莫、勤蘭幫、猛蘭幫。
三、小場區:
位於烏魯江南面,面積約45平方公里,比後江場區大3倍。只因場口不多,故稱小場區。為原生礦床,曾產出許多優質翡翠,是緬甸翡翠礦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個場口最深的已掘進到第四層,以黑色帶蠟殼的塊體居多。主要場口有:南奇、南莫、莫六、細莫、莫罕、南西翁、烏起公、那黑、通董、磨六磨、摸格地。
一、緬甸翡翠主要場口分佈圖
1、後江場區(又稱坎底):
分老後江和新後江,均產自河床沖積砂中。其中:
老後江:自衝擊層底部,皮薄、成灰綠黃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千克,水好底好,常產滿綠、高翠,少霧、多裂紋,作出成品的顏色比原石更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做戒面的理想用材。
新後江:皮比老後江厚點,個頭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頭底子均比老後江差,密度和硬度也略小,裂紋多,成品拋光後不比原石色彩好,即使滿綠高翠,也難做出高檔飾品。
後江石中有一種大蒜皮殼,顏色紅白相混,當地人稱為鐵生龍.鐵生龍是最好的後江品種.常見整塊滿綠,且底水極佳,可買可賭,十賭九贏.
後江石的主要場口:有格母林、加莫、不格多、莫東鄰。
2、老場區——帕敢場口:
帕敢是開發最早的場口,自十六世紀以來,就以它為中心形成了老場區。地質構造為第三紀的礫岩相,是出產翡翠的典型地區。帕敢石分山石和水石,少見半山半水石,山石以黑烏沙為最好,其次是黃鹽沙石和白鹽沙石為好。
山石:沙發均勻,顆粒細密,手感強。
水石:皮薄,大多有透感。
不論山石和水石,帕敢石皮殼上都有松花表現,底水大都較好,干底木底較少,有黃霧和白霧層.一經有顏色,色級都比較高。塊體大小不等,小如火柴盒,大到數百公斤。
總體上帕敢石的特徵:
1沙皮似鹽,多為黃白色,立體感強。
2皮殼上沒有蠟殼,大部分底水好。有黃霧,白霧。
3綠色中上。
帕敢場口周邊的橋烏、莫洛根、帕丙、三絕,莫洞等場口所出的塊體同帕敢石極為相似。
3、老場區——會卡場口:
會卡是臨近帕敢的又一著名場口.這裡的塊體以山石為主。皮殼顏色多種多樣,有黃沙皮、褐灰皮、暗綠皮、黑烏沙皮等。塊體硬度高,皮薄而少霧,有的底水不夠透明。會卡石脫沙者較多,皮殼上有淺淡的紅蠟殼,內層沙皮上多見為水翻沙或雞皮沙。常見在水短的底章上,有高色綠或滿色綠,塊體裂爛多小者幾公斤,大者數百公斤。它的特徵是脫沙,塊體到處有水。底章水短.會卡石的主要場口有窮瓢、資波。
4、老場區——莫灣基場口
莫灣基位於帕敢場口東北的莫灣河支流兩側,所開採的均是高地礫石層的翡翠砂礦,高地礫石層被河流切割開,約有100米深。所以兩邊均可見切割出的礫石層剖面。礫石層由上到下分兩層,上層為紅色層和黃色層,下層為灰色至黑色層,半膠結狀,含綠色片巖、雲母片巖。翡翠礫石常有蠟殼,礫石為半滾圓狀至次稜角狀,多為黑烏紗料,皮厚,皮殼烏黑彷彿黑油漆,皮下有霧(很多市場裡面的黑皮石頭沒有霧,屬新場石),蟒帶有白霧及松花,一般種好,有高綠,塊小的會有滿綠。目前,莫灣基黑烏砂與帕敢黑烏砂一樣,已開採完畢。
《翡翠原石之旅》:莫灣基出場的黑皮殼玉石,種肉皆優,皮殼上有蟒的表現就可賭,賭漲幾率很高,蠟殼、黑、厚薄皮均有,不好洗。
《那塊賣五億美金的賭石》:莫灣基的烏砂只要有表現,就容易賭漲,色容易進去,種水好。莫灣基烏砂的外貌與其他場口的烏砂有一個明顯區別,就是黑色外皮上有點點白斑。
場口特點:第四層礦,黑鎢砂皮,塊度小的較為多見,也有大塊的;常產出豆綠或瓜綠,也有皮下綠,或油青色,偶爾會有水頭好的滿綠高翠或團塊狀高翠帝王綠色;裂紋相對較少,種的變化較大,從豆種一直到玻璃種都有,也會有變種,故賭性大、風險也大。
場口特點:第二層,棕灰色砂皮,塊度小,常產滿綠高翠或團塊高翠,少霧或皮下白霧,有裂紋。
5、麻蒙(也稱烏紗):
黑烏紗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藍。
6、老場西區——達摩坎場區(也稱打木砍、刀磨砍):
皮殼多為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底均較好,但多白霧和黃霧。個頭較小,一般在1~2千克。此地還出產如血似火的紅翡,十分名貴。
7、抹崗:
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為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產品,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8、自壁(又稱次卑):
皮殼以黃黑為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聞名,有少量做高檔手鐲的綠花料產出,騰沖有名的綺羅玉即產於此。
9、新場區——龍塘(也稱龍坑):
以黃砂皮和灰白魚皮為主,皮殼較粗。大部分水與底較好,綠色很正,常出高翠料。
10、新場區——木亂干:
為新廠,無皮水好底好,有白霧。以出產紫羅蘭和紅翡為主,一般在一塊料上有紫、紅和淡翠並存,但裂較多。
11.莫敢石:
莫敢石的沙發偏粗,但立體感強均勻而規整,常見為黃鹽沙和白鹽沙.莫敢石有霧者不多.一般底章為白水底.也有少量的玻璃底.莫敢石不僅水好底好,而且裂紋少.包體少,一經有綠色,色級都比較高,滿綠色者多見.這個場口大塊體不多,產量較低.它的特徵是底好水好,裂紋少,包體少.
12.小場區——南奇場口:
南奇是小場區的主要場口.所出產的塊體有黃沙皮石、半山半水石、水翻沙石.沒有霧.綠色偏藍,偏灰,甚至帶黑。底章好的多見有綠色,底章醜的少見有顏色.特徵是:1皮薄.2有皮種老.無皮種嫩.1綠色偏藍.近似南奇場口的有莫罕場口。
13.小場區——莫留場口:
莫留是小場區的又一著名場口,其石近似南奇石.種老者顏色較深,但綠色不夠陽氣,底水卻好.特徵是綠色偏青.
14.新場區——馬薩場口:
馬薩是新場區的重要場口,以原生礦石為主。塊體大,無皮或少皮,綠較淡淺,無皮無霧,雖有綠色一般都顯淺淡。水與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檔手鐲料和擺件。
二、最好的賭石場口:
現今最好的翡翠賭石,產自以下幾個場口:目那、磨西沙、回卡、大馬砍等四大場口。
1、目那場口:
大部分都以白皮居多,有的會帶有少許紅皮,如有白霧表現,切開後玉肉肯定是俱佳的。目那場口的翡翠賭石大部分都以帶底色的晴水,藍水,白底飄色花的原石居多,而且棉的情況幾乎很少出現,如出色的話,可算極品。因目那場口出的翡翠原石容易解漲,所以受到了很多翠友的追捧,只是部分翠友難辨其皮殼真假。
2、磨西沙場口:
是以出產最上乘的玻璃種翡翠而聞名,但現在也挖到了底層,大部分都出黑皮石了,但底層黑皮石出的玻璃種翡翠也相當的極品。由於磨西沙翡翠場口出的翡翠大部分都以玻璃底居多,一般有色的很少,但一旦有色,那也是極少有的精品。
3、回卡翡翠場口:
回卡翡翠場口以臘皮而聞名,種老的回卡翡翠原石起貨率相當高,有色的話一般都是能達到取戒面的顏色,大部分好的戒面回卡出的比較多。現今回卡場口產色的翡翠原石也日趨減少,大部分都以白底,居多,由於完整度好,也受到很多翡翠愛好者的追捧。
4、大馬砍場口:
大馬砍的水石,大馬砍的水石以出場黃加綠翡翠而聞名,現今好的黃加綠翡翠也日趨減少,大部分都以紅黃霧的翡翠原石居多,但好的還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