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名稱的由來
  • 21年8月14日 01: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最早,郵票一詞是從英文POSTAGE.STAMP.直譯來的,意思就是“郵資憑證”. 1840年,英國最早發行的郵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繼而各國倣傚,紛紛發行圖大多是君王將頭像的郵票,流傳到我國後便叫人頭.1879年上海<<申報>>上就曾刊登一則廣告:收買信封老人頭:部局書信館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海關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東洋人頭每百個價三角…..

六年後,<申報>上刊出又一則告:“ 收買信面舊人頭” 1878年,,清光緒四年發行中國第一套以“雲龍”為主圖的郵票,接著發行小龍.蟠龍郵票.我國早期的郵票上多帶有“龍“的圖案,民間俗 稱為“龍頭“.直至民國期間,人們還這樣習慣地稱呼 1880年,上海清心書館編 印的<<>花圖新報>曾刊登一篇<各國信館之印圖>的文章,稱郵票為“郵鈔”。這一時期,在郵局往來的正式公文中,常稱郵票為“圖記紙”清國家郵政公佈的郵政章程中規定“郵政局製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稱郵票為“信票”,表示該票是寄信專用的,因上面有圖案,又稱為“信資圖記”。

在我國台灣省,郵票曾被稱為“士擔紙“,即英文STAMP的音譯.1888年,台灣設立文報總局 ,在其頒布的<台灣郵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現“郵票“二字.總局印發了兩 聯單式的台灣郵票,用以在傳遞公文中分清職責和傳遞時間,官用的稱“郵票”,民用的稱“商票“,但這裡所說的郵票與現在的意義不同. 在我國郵政史上,正式使用“郵票“一詞從1899年開始的,這時郵政匯總已開辦,郵政業務擴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1912年,我國發行的“光復紀念“郵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字樣。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