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墨承擱之榻-古代墨床(共3張圖片)
  • 20年6月17日 02: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濕墨承擱之榻-古代墨床

墨床,亦稱墨架、墨台,是專門用來承擱墨錠的小案架。其製作材質多種多樣,有銅、玉、石、瓷、木、竹之別,造型分為案架形、座托形、書卷形、博古架形等等,可供文房清賞或長伴硯側。

  墨床何時出現?

  文房諸具中,墨床非大器,用以承載墨丸,可免墨漬染几案,乃附屬之物。及至乾隆時期,墨床開始風盛九州,廣泛流行,並被大量使用,成為既實用又可賞玩的藝術品。有學者認為,墨床最早出現於宋元,但從歷史文獻中看,「墨床」一詞最早出現於清代。

  宋初蘇易簡的《文房四譜》所述僅限筆、墨、紙、硯。南宋末年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將文房用品列為10項,無墨床。成書於明初的《格古要論》又將文房用具分為13類,也無墨床。明末屠隆的《考盤餘事》一書亦無墨床。此外,湖北宣化遼墓壁書上,墨常置於硯面,傳劉松年所繪《攆茶圖》中的墨也斜置於風子硯旁。直至明清,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開始有大量製造玉文具的記載,其中便有相當數量的玉墨床。

  雖然宋代書案上除了文房四寶之外的文具不僅於筆格、筆架、鎮紙、量尺、硯滴、硯瓶等,但墨床、臂擱等,宋代似未發展。從出土的實物來看,杭州北大橋南宋墓出土的漆筆格上方凹孔呈長方形者,尚未有墨床之制,為我們研究其出現的年代提供了一重要事例。

  目前所見最早的為明代墨床,且玉質墨床最多,几案形,線條勁挺,稜角分明,通體不加任何雕飾,樸素渾厚之風極為明顯。如明代龍紋白玉墨床等等。清代乾隆時期,大量燒造,墨床製作材質從古銅、玉器,發展到陶瓷、象牙、紅木、漆器、瑪瑙、翡翠、景泰藍等。還將明朝所遺白玉龍紋鉈尾鑲嵌在金星紫檀臥銀絲木座之上,案面雕有豐富多彩的圖案,施以淺浮雕的純熟技法。與明代相比較,清乾隆雕工更為細膩,做工頗為精湛,紋飾層次分明,風格殊異。一方面顯示出製作工藝的精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注重「文治」的統治思想。1973年,合肥市長豐縣雙墩集出土的「瓷質粉彩描金山水紋墨床」、「瓷質粉彩描金山水紋筆床」,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紅彩篆書款。

  儘管墨床產生的具體年代不可考證,但極盛於清代,是不容置疑的。

  墨床傳世品極為少見

  墨床乃案上清供雅物,為書齋陳設,極具文雅。紫禁城書房所見墨床一般為長方幾式、書卷式、方形、圓形,兼有船式、花卉植物等造型,多稜角分明,小巧精緻。其材質有硬木、青玉、白玉、金星玻璃、銅胎掐絲琺琅、牙雕以及乾隆時期所燒製的各種彩瓷之作。如清早期硬木嵌張希黃「松間對弈」墨床,清乾隆粉彩仿石紋鏤雕金線紋墨床等等。

  而近年來,國內拍賣公司紛紛推出了明清文房雅玩專場,海外遺珍不在少數,受到藏家的高度關注,其成交量和成交額皆不俗。業內人士表示,墨床有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傳世之品極為少見,其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如明代的紫檀鑲白玉「春水」墨床,臂擱以金絲紫檀木製成,弧形翹起,兩側微微捲曲,略呈雲形,一端刻飾「丙」字,器背嵌銀絲,篆文「萬壽永昌」,面鑲嵌一塊金元時期的春水玉,刻海東青捕獵天鵝,神韻凝於方寸之間,盈巧可愛,久經把玩,饒有古趣,可謂一件文房名品。清紫檀嵌玉墨床一對,器呈長方形,為整塊紫檀木料雕成,紋理緻密美觀,包漿古雅。床面鑲嵌一塊白玉,密實溫潤,不事雕飾,做工規整,為文房案頭之佳品。清中期白玉文鎮、墨床、水呈(三件)中的墨床為龍形紋飾,三層台階式造型,製作精細,實屬難得。

明 紫檀鑲白玉「春水」墨床,成交價28萬元

清 紫檀嵌玉墨床一對,成交價5750元

清早期 硬木嵌張希黃「松間對弈」墨床,成交價11.5萬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