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香座上的「八仙駕雲」(共5張圖片)
  • 21年5月12日 15: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鐵拐李與漢鍾離

  本文所述這尊青花“八仙駕雲”瓷香座,高16厘米,底部為邊長7厘米的正方形,有鵝角,立體側看為梯形,為實體瓷質,放置四平八穩。四個立面繪有兩兩相對的“八仙”(圖1—圖4);頂部有獅子繡球圖案(圖5),且有插香柄的立孔。看底足和青花的釉色,應該是清代道光年間的物件。整器保養較好,稍有殘裂細痕。

圖2 張果老與曹國舅

圖3 呂洞賓與韓湘子

圖4 藍采和與何仙姑

圖5 香座頂部“獅子頂繡球”

  香座,是一個漢語詞,指插香的座子,所以又可稱“香插”。在古時,香座又稱“蓮座”, 宋代文人梅堯臣有《過永慶院》詩曰:“石階生薜荔,香座缺芙蓉。”也有指蒲團的說法,明代趙貞吉有《過孟津次先己酉韻》詩云:“苾芻香座穩,平仲野陰涼。”總之,都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插香之座,作用主要是為了香桿直立時穩固不倒。 

  此香座四個立面繪有“八仙”,是中國傳統圖案。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與百姓較為接近。“八仙”至明代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開始定名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相沿至今。 

  “八仙駕雲去蓬萊,異術奇能顯神采,步履悠然弄駭浪,身輕如燕驚濤外。”相傳“白雲仙長”於牡丹盛開之時,邀請八仙赴蓬萊共襄盛舉,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渡海,便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這尊青花香座從神話傳說中獲得靈感,繪瓷匠人以釉色之筆描繪心中的“八仙”,此件四面八個人物神態各異,詡詡如生,造型古樸典雅,極具觀賞價值。 

  八仙駕雲去仙島赴宴賞牡丹,蓬萊仙島是在東海之中,八仙善飲,迷離醉醉,要過東海,呂洞賓乘酒興建議,各顯自己的神通,從海面漂過去。就各人提著各自的寶貝:李鐵拐的葫蘆,呂洞賓的寶劍,漢鍾離的芭蕉扇,藍采和的花籃,何仙姑的蓮花,曹國舅的玉板,韓湘子的梅花笛……在後來的仙界遭遇中,八仙得到齊天、通天、攪海、翻江、移山“五大聖”的幫助,大鬧了龍宮,救出藍采和,奪回曹國舅的玉板,大獲全勝。如來佛出面調解,請八仙、五聖合四海龍王、三官到靈鷲山講和,一場大風波才平息。 

  八仙過海,故事各異。千百年來,因為受八仙過海故事的影響,後來的漁民出海,往住忌克“一隻船坐七男一女。”怕海龍王又生誤會,以為八仙又來,會再引起爭鬥,人不是神仙,逐個都會讓海龍王捉去做了點心。據說,有的地方還“禁止婦女出海”,怕會讓龍王龍太子當做何仙姑,拖下水晶宮去成親。不過,以後的瓷畫中的八仙過海場面和仙人形象都很優美,八仙相合,或坐或站,吹簫唱曲,風平浪靜,一派休閒浪漫的境況。 

  這只香座瓷畫也是如此祥和,在案頭,它從四個方向皆可欣賞,每一面上的人物均是錯落有致,人物與空間的佈局合情合理,乃此件瓷品的精妙之所在。由於八個人物無法一一呈現,這對於表現畫面本身是要有一個分佈與設計的。畫工對傳統“八仙過海”進行改良,使仙人從海上“著陸”不大的瓷面,舒展從容,為四幅瓷畫找到了最佳空間佈局的支撐。 

  香座四面均有雲氣,表現了仙人騰雲駕霧的氛圍,似在人間又似在仙境。所有人物均兩兩相對,行在四面,利用對方造型獲得存在。繪畫技法的運用,既生動傳神表現了主體,又讓作品各出神韻。八仙形象鮮活靈動,整體表現意境頗有仙意,無論是八仙形象還是各自神器展現,都充滿著平安與喜樂,寓意著幸福與安康! 

  有人說,清道光青花瓷畫的構圖一般比較繁密、主次不清,稍顯凌亂,很多器物裡外滿工,繪滿了裝飾圖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繪了不同內容的各種吉祥圖案。而筆者從此件香座上,卻看不出這種弊病,反而覺得它構圖簡單,題材清晰,繪畫技法也無簡單潦草,筆法稚嫩之感。所以說,欣賞前人的瓷畫作品,不可以一種觀點去一概而論。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