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來言」規矩鏡銘文釋疑(1張圖片)
  • 17年7月11日 11:1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漢代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漢代銅鏡,無疑是漢文化體系中最具影響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漢代銅鏡製作精良,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尤其是流行的規矩鏡,因其整齊嚴謹的佈局,鏡身上神秘莫測的“TLV”紋飾以及吉祥慶禱的銘文,曾使許多學者絞盡腦汁,又曾使許多鑒賞家為之傾倒。 

  這面西漢規矩鏡(見圖)直徑13.4、厚0.4厘米,重380克,鏡面微凸,呈銀灰色(即藏界所說的“水銀沁”),沒有銹斑,光可鑒人。鏡背圖案“規矩”程式相當標準,中心為圓鈕,柿蒂紋鈕座。鈕座外圍以雙線方框,框內相間排列極細小的十二乳釘,框四角飾以雙弧線紋,並與角外弧線紋相對應。方框外正中是雙線T、L紋,方框四角外飾雙線V紋,其間均勻佈置八乳釘紋。規矩紋、乳釘紋將內區分為四方八區,每區飾一鳥紋,八鳥形態逼真、兩兩相對,刻畫入微、極富動感。 

  外區飾銘文帶和斜線紋一圈,銘文為:“來言之始自有紀,湅治同錫去其宰,辟去不羊宜古市”。外緣區依次飾三角鋸齒紋、雙圈帶紋與雙線三角紋花邊。此鏡鑄工嚴謹細密,構圖精整華貴,保存完好。特別是上面21字銘文,語句完整,書法精美,字字清晰;內容表達直接,言詞通俗易懂,吟誦琅琅上口。銘首“來言”二字,尚未見有釋讀資料,更增加了我們欣賞研究的神秘感。 

  這面規矩鏡的銘文開頭“來”字,讀作lái,屬於漢字常用字。字源本意是指小麥。古人認為,自天而降之麥,謂之來麰,亦單謂之來。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謂之“來”。 

  來也是一個姓氏,出自商朝萊侯之後裔,屬於以國名因故改姓為氏。萊侯為商朝末期諸侯,到了春秋魯襄公六年,萊國(今山東黃縣東一帶)被齊侯所滅。從此即以國為氏,去草為“來”。這是來氏受姓的一說,《來氏家譜》持此說。 

  來氏之姓,早於中國宋代的《百家姓》,它雖然被摒於《百家姓》之外,但是來氏後裔遍佈世界,許多著名姓氏書都備載來氏淵源。著名來氏歷史名人有:漢代名將、征羌侯來歙,北魏武原侯來初真,唐朝酷吏來俊臣等。有意思的是,這面規矩鏡的銘文“來”字,其字體寫法與今天我們常用的簡體字“來”字完全相同。看來,早在漢代“來”字的寫法就已經開始簡化了。 

  從這面規矩鏡的銘文看,其內容既是對銅鏡本身熱情洋溢的褒頌,更是一篇文采飛揚的宣傳“廣告辭”。這也說明廣告並非舶來品,在中國的漢代廣告就已很普遍了。 

  在西漢初期,由於生產力較落後,銅礦的開採量極少,銅料非常珍貴,銅鏡成為帝王將相、官僚貴族專用之物,普通人家是不可能用上銅鏡這一在當時還是很貴重的奢侈之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至西漢中晚期,銅礦被大量開採,銅鏡被大批鑄造,從而造成價格的下降。“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銅鏡也由此進入民間,成為普通百姓生活中常用之物。隨著銅鏡生產量的加大,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在此情況下,為了擴大銷售量,銅鏡的鑄造者開始在鏡面上刻鑄具有廣告性質的銘文,並出現了姓氏廣告。這面具有廣告標識性質的規矩“來言”銘文銅鏡應該由此而生。 

  試讀這21字銘文,其第一句“來言之始自有紀”,可能是專用的廣告用語,意即“自始之終我們說的話都是有紀之可查可信的”。也可能是來氏家族作坊的廣告用詞,意即“我們來氏說出的話猶如綱紀,句句絕無虛言”。至於後兩句,“湅(煉)治(冶)同(銅)錫去其宰(滓),辟(避)去不羊(祥)宜古(賈)市”,則比較容易讀懂了。在這裡既誇讚了鏡子質量佳好,又給買主以趨利避害帶來吉祥的祝福。 

  可見早在漢代,人們已經有了很強的商品經濟意識。他們創造的廣告辭,就現代人看來,其內容也非常經典時尚。不單是為了營銷牟利,還含有濃郁的詩詞味、書法味和人性美,並成為了銅鏡裝飾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