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洪憲官窯粉彩八寶碗(共5張圖片)
  • 25年5月14日 06:4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洪憲瓷

民國時期隨著封建帝制的滅亡,「官窯」已成為歷史名詞。袁世凱稱帝后,1916年以後景德鎮瓷器以水彩和粉彩為主,郭世五在當時督燒的御用瓷器,便成為近代藏家追逐的稀世珍品,世稱「洪憲瓷」。

民國洪憲 官窯 粉彩八寶碗

民國初年,袁世凱復辟稱帝,定國號為「洪憲」(1916年)。袁世凱在陰謀稱帝時,亦倣傚清朝制度,設御窯,曾派古玩商人郭世五到景德鎮監製「洪憲瓷」。據《景德鎮史稿》、《古玩舊文》等著作介紹,郭世五到景德鎮擔任陶務總監督後,曾邀集清朝御窯廠各方面的高手,選擇景德鎮市內的湖北會館作為繪瓷工場。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負責燒製,燒製了一批高級瓷器——粉彩和琺琅彩。琺琅彩是由清宮廷造辦處的畫師自煉或西洋的琺琅料,按指定的樣稿在燒成的白瓷上作畫,再入爐烘烤而成。琺琅彩又名瓷胎畫琺琅,始燒於清康熙。琺琅彩料主要成分是硼酸鹽和硅酸鹽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琺琅料中,加入適量金屬氧化物色素即成。

民國洪憲 官窯 粉彩八寶碗

因中華民國總統府設在中南海,袁世凱居住的地方為中南海的居仁堂,所以所燒瓷款為紅色篆書「居仁堂制」和「居仁堂」。但袁世凱逆歷史潮流而動,只當了83天皇帝就一命嗚呼。所燒「洪憲瓷」不多,留傳下來的就更為稀少,可謂鳳毛麟角,成為瓷器收藏家尋覓、收藏的目標。「洪憲年制」款為此工場名師利用所餘瓷土所制,歷時近兩年,存世較多流傳有限仍屬珍品,改革開放後有大量仿製。

民國洪憲 官窯 粉彩八寶碗

洪憲瓷以粉彩和琺琅彩為主,其中琺琅彩是以前清宮造辦處引進的西洋琺琅料,在白瓷上作畫後入爐燒製而成,後又加入了適量色素,因此不同於其他瓷器,這是洪憲瓷比較引人注目的一個特徵。

民國洪憲 官窯 粉彩八寶碗

早期仿洪憲瓷的特徵為:胎白釉淨,無橘皮紋,彩色明艷豐滿,人物臉部有陰陽塊面,花卉用沒骨法畫就,器物成對,畫面左右對稱,這些雖為托古所仿,但仍為當時沒落官窯優質胎土和制瓷名家的上乘之作,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解放後期的劣質仿冒,釉色有紅有藍,與精美的洪憲款瓷差別甚遠。

民國洪憲 官窯 粉彩八寶碗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您可能也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