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漢代陶俑的方法
  • 16年7月29日 19: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鑒別漢代陶俑的方法,看神態漢代陶俑鑒定,筆者第一眼喜歡看陶俑的神態。如藏家有“火眼金睛”,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陶俑的真假。漢代的四川,是當時全國農業最富庶的地區,所以,製作的陶俑普遍都有一種“喜樂”的神情。

那種質樸、純真的微笑,無憂無慮的神情,有心靈感應者,都會一見鍾情。四川漢俑,表現得都是一瞬間定格的微笑,表現手法如刪繁就簡的樸素,如霧裡看花的朦朧。無論是舞蹈俑、聽琴俑、廚俑、牽狗俑,在“喜樂”之間還流露出一種鄉間儒生般的那種儒雅的神態,內心世界平靜安詳。

看土銹看無釉的陶器的土銹遠遠比看有釉的瓷器重要得多。除非瓷釉風化,一般瓷器的土銹都能洗乾淨,僅在露胎處遺有火石紅及土銹痕跡。而漢俑陶器的表面,幾乎佈滿了被風化(筆者此處發明一個詞也可叫土化)腐蝕的彩繪、陶衣、土銹。表層很酥。風化嚴重的,土銹與陶體也渾然一體,用手指甲輕輕一刮,土銹與陶體表層如粉末狀落下;如風化不嚴重的,土銹相對就比較硬。

以上說的是土墓出土的陶俑。假如是崖墓出土的陶俑,表面局部常沾上、帶有一些很牢固的白色狀巖崖漿,這是由崖墓中的碳酸鈣自然形成的,厚薄不勻、分佈散亂,呈片狀、塊狀,如陶胎本身般堅硬,又像海底下的貝殼牢牢依附於沉船遺落的瓷器,用常規的清潔劑很難清洗。這裡還想說明一下,新出土的陶俑沒有傳世古玉的那種包漿,“包漿”在此處屬於用詞不當,只能稱為“土銹”。

而新仿的陶俑土銹,最差的是直接用水沾墓土刷上去,再經過太陽暴曬等,但這種假土銹多清洗幾遍即掉落。其次是水摻膠水再沾墓土、黃土粉、漢磚粉末扑打上陶俑表面。如用布使勁試擦,有膠水的假土銹會出現膠水凝固後的亮光及流動的狀態,不難分辨。還有一個最簡便的鑒定方法,即看陶俑外層與內壁的土銹狀態,土銹色澤、硬度裡外相似渾然一體的,真土銹可能性大;如土銹裡外不一樣,外舊內新,外硬內松,用手一摳,很容易塊狀般脫落的,這就是贗品。

看工藝漢代陶俑看完神態後可看工藝。早期漢俑靠手捏成型,洗盡土銹後,在耳朵處,用放大鏡看,偶爾還會看到大拇指的指紋。真品漢俑大都是通過合模加捏、刻畫、堆塑等多種表現方法而成。特別重要的是真品漢俑整體是由兩個以上部分構成。尤其是頭頸部分都留有間縫,即頭都是套上去的。有時,腿部及前後身體等也是拼接而成的。縱然經過竹片修刮,但仍會留有削刮痕跡。

而新仿漢俑大都是用真品翻模,一次成型,沒有經過合范工藝,沒有留下合范後用竹片等工具削刮的遺痕。況且用真品翻模克隆後的漢俑,細微的衣飾、眉宇紋飾大都模糊不清,或重新加工陰刻的線條遲疑、柔弱無力,這是一切包括書畫、瓷器、玉器仿品的通病,真贗對比,很容易分辨出來。

因土埋千年,一般眼睛表面均風化模糊了,但仍能感受到一種無慾之光、無邪之聲。縱然是說唱俑,在誇張的眉宇間,表現出來的也是一種樸實的滑稽、和善的滑稽、幽默的滑稽,神態氣韻非常生動,不是那種尖嘴猴腦般狡猾的滑稽、油滑的滑稽,尤其令美術界人士喜愛。看神態鑒定漢俑,一般畫家收藏者一點就通。

而新仿的四川漢俑,或神態怪異,或神情狡詰、面部生硬,目光裡總掩飾不住一種當代心術不正者的邪氣。舉例最常見的新仿說唱俑,笑出來的也是一種油滑帶有邪氣的滑稽。仔細分辨,會一目瞭然。鑒定四川漢俑,如先能掌握“看神態”這一關鍵,其他鑒定方法均能迎刃而解了。

看陶胎鑒定瓷器最後要把關的程序是看底足看瓷胎,造型、釉水、紋飾仿造得再神似,如胎質不對,就能一票否決。而看陶俑就不一樣,除了彩繪覆蓋部分,其餘部分都屬於裸胎、露胎部分,故尤其是新出土的陶俑的底足,露胎概念比較模糊,並不明顯。筆者的經驗是:胎體輕總比胎體重可靠些,因為前者問世一二千年,在千年土層裡水分都風乾了;後者剛出窯,還含有較多的水分。胎體松總比胎體硬可靠些,因為前者經歷了歲月的風化,土蝕過了;後者剛出窯,剛凝結,還有火氣,本身堅硬。當然,由於陶俑產地不同,胎輕與胎重,胎松與胎硬,不能一概而論。

以上就是關於“鑒別漢代陶俑的方法”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