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如何鑒定古代書畫作品?它包括哪些內容?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辨別古代書畫的真偽及其藝術水平的高下,就叫作書畫鑒定。它包括二項內容:
古代書畫中經常碰到這兩種情況:一是有些作品作者自書名款或鈐有印章;二是有些作品沒有款印。從古代書畫作品的鑒定而言,前者是辨真偽,而後者則為明是非,二者是有區別的。有名款印記的,要辨真偽,無印款的書畫在流傳過程中,經後人評定,認為它是某代或某人所作,這種評定,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正確的當然可信,評定錯了的,就不可信,因此還需要我們去辨別這些評定的是或非。這就叫明是非。有些沒有被評定過的,我們還要重新去鑒別和評定,但這僅存在是的問題,而不存在非的問題。雖則如此,也屬於明是非的範疇。
以上說的是一般情況,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雖為無款印仍存在著辨真偽。主要是指人們仿元以前的字、畫、染舊所造的假古董。第二種情況是,雖有款記卻是個明是非的問題。主要是指古代勾填摹仿的一部分作品,以書法為多,當時只是為了搞一個副本以廣流傳,並不是存心做假。如唐代《萬歲通天摹王氏進帖》,它是原底破損殘缺筆畫處,用墨線圈出示意,這正表明它不是存心作偽。對於這類東西,我們只要瞭解它確是唐摹本即可。
至於原底的真偽,又當別論。因此,雖系有款人法書,但仍是一個明是非的斷代問題。第三種情況是,一件東西之中,辨真偽與明是非雜糅在一起。如舊題為柳公權書的《蘭亭詩》卷,它本身是無款的真唐人書,被後人亂定為柳筆,題跋和收藏印也有真有偽,碰到這種情況時,要作具體的分析,不能籠統地說它是真是偽,或是或非了。以上說明,要做到“辨真偽與明是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逐步積累經驗,鑒別古代書畫作品的經驗豐富了,才能比較有把握。
2.真偽與優劣 在鑒別古代書畫作品的真偽和斷代時,要不要從藝術角度去差別,衡量它們藝術水平的高下呢?就鑒定工作本身來說,所要判別的,首先應從作品的藝術形式手法,如用筆、用墨、用色、章法(構圖)等等最基本的東西著手,捨此別無它途。但是那些高手作的書畫,其藝術手法、筆墨技巧的確要比一般畫家高人一等。作偽者是摹學不到的。有些書畫家在世的時間長,而作品的藝術技能和水平又是不斷發展的,因此,從藝術技巧優劣的角度上來斷真偽,就必須將某一書畫家的作品按其藝術的發展情況分別定出幾個標準,而不能籠統地死守一種標準來衡量。否則,就會把不成熟的早期作品看成贗品。
作品的優劣標準,是一個比較難以說清楚的問題。世俗之人往往停留在“工”與“拙”的判斷水平上,以為“工能”總是優,“生拙”應是劣。繪畫畫得像真,且技巧又熟練,都可以說是工。但是專講像真,缺乏藝術獨創,那只不過是標本掛圖而已;技巧熟練到了油滑的程度,反而走向反面變為庸俗可厭。書法寫得四平八穩是一種起碼的條件,雖工卻不能稱為優美的“法書”。對於古代的“文人畫”就不能片面講狀物是否逼真,刻劃是否細緻。他們往往追求有生拙之趣,而不以工能見長。書法中也有如此情況。這些問題很複雜,何者為優,何者為劣,是很難用抽像的名詞解釋清楚的,要得到正確的判別,只有在大量的作品中反覆閱看才能逐步熟悉它,得到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
進一步說,鑒定與鑒賞是兩碼事,絕不能把好壞和真假等同起來,簡單地認為好即真,壞即假是會犯錯誤的。如清王翬早、中年做了許多宋元人的偽本,那時他的繪畫技巧已相當高了,其仿宋元人的偽作,不一定在宋元人之下,如果不研究他的仿作像不像那些被仿的作品,單從畫得好不好、技巧高不高這一方面去著眼,就難免以為是宋元人的真跡了。還有一些本來是藝術上的高手,因為偶然的原因,遇到不利的客觀條件,如紙筆工具不好,或下筆時精神疲乏,興趣欠濃等等,就不能保持原有的水平;不過,這種下降總不會距離原有的水平太遠,或者僅僅是局部的瑕疵。碰到這樣的作品時,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地從各方面去觀察研究,弄清其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否則就容易誤認為是偽作了。
還有一些本來不是書畫名家,而是社會上知名人士的作品,其藝術水平本來不高,他們的作品可能有文物價值,但在藝術上並不重要。還有一些畫家不大會寫字,他們的款字往往寫得很拙劣。諸如此類,更不能單從藝術上的優劣來評論其真偽了。但也要防止過分寬大,處處原諒。如題款為某一名家的作品,僅有小部分較好,而大部分則一無是處,把它定為真跡,那也是不對的。事實上,過嚴、過寬都是心目中沒有正確的標準和樣板的緣故。這樣一來,真偽、是非的正確判斷就無從產生了。鑒別古代書畫作品的大敵是偏愛、偏惡。如果只憑自己的主觀標準,喜歡的就是好的,不喜歡的就是壞的。以此態度來判別真偽,就很難得出正確的鑒別結論。得不出正確的鑒別結論,就會使國家的文物受到損失,甚而達到不可彌補的地步。因此,我們在鑒別古字畫中,必須防止過寬過嚴和偏愛偏惡的現象發生。
古代書畫作品鑒定這門學問,很多人都需要懂得。首先是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因為歷代書畫作品,博物館和圖書館收藏最富,並且還將把出土和傳世文物盡可能地收藏起來,保護起來,以服務社會。如果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懂書畫鑒定,遇到古字畫,其真偽、優劣不辨,隨它遼瞭亂玉,魚目混珠,一來使至寶變為廢紙,殊覺可惜;二來不能為書畫愛好者和美術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資料和方便,三來光藏而不知鑒別,猶瞽之辨色,聾之聽音,為有識者所笑。這樣博物館和圖書館也就起不到保護文物、利用文物服務社會的作用。其次是文史研究工作者。歷代流傳下的書畫作品中,有許多直接反映了現實生活,為研究歷代社會生活和文物典章制度,是珍貴的生動形象的歷史資料。收藏家若不懂字畫的鑒別,則會花大價錢買贗品。掠販家若不知曉字畫的鑒別,則不知誰貴誰賺,就達不到唯利是圖的目的。
以上就是關於如何鑒定古代書畫作品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