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趙望雲字畫(共2張圖片)
  • 20年9月11日 14:4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趙望雲,長安畫派創始人之一。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9月30日生於河北束鹿(今河北辛集),又名新國。1977年3月9日病逝於西安。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家,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河北省束鹿市人。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物處處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美術家協會首任主席、陝西省人大代表、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省文化局副局長等職。

趙望雲平生致力於中國畫創作,面向生活,畫風質樸渾厚,骨高氣雄。以人物、山水著稱。作品的創作內容十分廣泛:農民、工人、各少數民族的勞動生活、農村的田園風光、塞外的遼闊草原、終年積雪的祁連山、風沙瀰漫的弋壁灘、三門峽水利工程、寶成鐵路建設工地、南海之濱、西北高原……凡是他足跡所到之處,都保留有他反映祖國風貌的佳作。

趙望雲的存世作品較少,且很早就在市場上出售,上世紀80年代就進入拍賣市場,1989年他的《山村圖》(117.5×42.5cm)曾在香港拍到1.5萬港元,上世紀90年代藝術拍賣興起後,他的作品在拍賣場亮相不多,價格也不高。1993年他的《古都人物》(67×44.5cm)在北京拍賣市場上以0.61萬元成交;1995年他的八開《人物山水冊》在海南港澳拍賣會上以6.6萬元成交。以後,他的作品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步入21世紀後,隨著中國名家字畫價格的大幅飆升,趙望雲的作品價格有所攀升,2005他的《牧歸圖》和《春耕》分別被朵雲軒和翰海拍至55.8萬元和14萬元,從趙望雲作品總的表現看,作品價格與他開宗立派的地位不符,超過50萬元的作品鳳毛麟角。2005年後,趙望雲開始受到藏家的關注,2006年他的《山水12開冊》在廣州獲價39.6萬元;2007年《祁連行旅》在上海獲價67.2萬元,同年,《祁連牧歌》在北京獲價115萬元,使得趙望雲的作品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2008年《祁連春牧》在陝西獲價154萬元;2009年《天山薄暮》獲價187萬元;2010年,趙望雲1974年作大幅《巴山新村》鏡心以1568萬元成交,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也是迄今為止趙望雲的市場最高價。2013年趙望雲1962年作《刁羊圖》立軸獲價1060萬港元;2015年趙1944年作《天山薄暮》被拍至805萬元,儘管趙望雲的大幅精品有了過千萬元的紀錄,但總體來看,趙望雲的作品價格仍然偏低,目前趙望雲的作品價位還是略低於石魯、何海霞,作為開宗立派的大家,後市潛力不可限量。

淺談趙望雲字畫

趙望雲對當代中國繪畫的探索,其戰略意義並不是體現在筆墨技巧中,也不像人們所說的是一種題材的轉換,我認為,趙望雲更多的是利用表現平民生活的這種世俗化的題材,去進一步探索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境界。他對這種精神境界的深悟與挖掘,拓展了中國畫在當代的審美空間與內涵,並且用一個近乎全新的視角去表現畫家的生活感受。這無疑是中國畫發展在戰略高度上出現的一個重要拐點。中國畫發展戰略的這一新拐點的形成,不是因為別人,而正是因為趙望雲。這是美術史告訴我們的。

從文化精神上講,他弘揚了正義與正氣。趙望雲的繪畫探索,最重要的是他從勞苦大眾真實生活中發現美,歌頌勞動,讚美土地。他對美的提升不是用仰視而是用平視和俯視的方法,所以他的畫面上見不到神仙高士、美妙仕女。有人說,這類題材別人很少系統表現,也有人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視角,這種觀點從總體上來說並沒有什麼錯誤,是典型的就繪畫論繪畫的觀點,而對趙望雲繪畫背後所傳遞出的文化精神,不少人對此視而不見。事實上,趙望雲正是利用一種文化視角,從文化精神層面弘揚正義、正氣與生存的悲苦之美。

從繪畫發展戰略上講,他開闢了新的道路。在這個問題上,不少論者認為,趙望雲的歷史貢獻是他在繪畫中發現了一個新的題材,並將之落實到大量的寫生與創作之中。在我們看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表象而已。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上講,繪畫是對世俗文化的一種超脫,畫面中所表現的也都是人們的嚮往之境、崇尚之物,是一種需仰視才能體悟到的美。而趙望雲所表現的是災難的場境、勞作的場面,可以說是艱難時代的生存寫照,本是滿紙悲苦,但在趙望雲的文化視角里,他用平視的心境,俯視的視角和靈敏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經驗,在生活與傳統之間找到了最為適合自己的結合點,並將之昇華為一種藝術哲學層面上的體悟,照亮了自己,影響了一大批人,在當代繪畫戰略層面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從繪畫理念上講,他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視野。趙望雲先生俯視的審美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繪畫理念的形成。他的寫生區別了院校寫生,當時的局勢與他心中的理想與抱負決定了他不可能也看不上那些為寫生而寫生的所謂藝術。他把寫生僅僅當作一種存留社會生存萬象與記錄人性的社會記錄。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感悟下,他把這種記錄與感悟用最平實的筆墨技法,實現著一種新的繪畫理念:面向生活,直面蒼生。這句話聽上去並不驚心動魄,但他卻為中國畫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視野。

從筆墨表現上講,他創造了「樸茂」的新的審美經驗。筆墨是審美經驗的一種具體的表現。從這個層面上說,趙望雲表現了一種新的審美體驗:「樸茂」。他的這種審美體驗,源於在心靈深處有一種對土地的眷戀,這份眷戀使他的作品中每一處都充滿了對土地的讚美,包括對離土地最近的人的禮讚。所以在創作中,他幾乎不用典型性的東西,而是用平和、質樸拉近與土地的距離,大氣、渾然而又素面朝天。在他的筆墨化程式中,他的用筆用墨那麼貼切地表現了土地及其氣息,直到今天,還未見有人有新的突破。所以,有人稱其為「酵母」性畫家。在這個層面上,這種稱謂是正確的,因為這種新的審美經驗影響了太多人。

以下是趙望雲作品部分成交記錄:

拍品名稱—————–成交價(萬)–拍賣日期

趙望雲1974年作 巴——-1,568.00萬—2010-11-23

趙望雲山麥豐收 立軸—–1,200.00萬—2011-12-10

趙望雲1962年作 刁——-1,060.00萬—2013-11-25

趙望雲陝北印象寫景——1,008.00萬—2011-09-25

趙望雲山間農忙 立軸——950.00萬—-2011-12-10

淺談趙望雲字畫

他所表現的題材,前人很少表現過,因而也無成法可循。這使他在寫生實踐中 下了很大的功力。根據內容和形式的需要,對國畫傳統的筆墨表現方法進行了各種探索和創新。他的早期作品,很重視捕捉人物的神態感情,所繪形象生動,韻味無窮。 從40年代中期以後,他的筆墨趨於成熟,不論隨意揮灑,還是精求工致,都能形神兼備。 50年代以後的作品,筆墨技巧已達到駕輕就熟的程度,線條剛柔相濟,墨色溶化滋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趙望雲站在中國繪畫發展的戰略高度,革新與發展了中國繪畫,成為當代中國繪畫發展與創新的旗幟與領軍人物,的的確確是一代宗師,是明明白白的中國畫大師。無論人們還需要多長時間的研究,現實終歸是現實,因為這是我們站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上作出的結論。

趙望雲的探索與實踐是中國繪畫學術良心的當代體現。在藝術探索中,趙望雲站在中華民族精神向度上,直面民族的生存命運,在不斷堅持探索中國繪畫傳統的同時,努力拓展筆墨的表達與表現能力,體現了筆墨為時代、筆墨為心聲的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從趙望雲的藝術之路中我們可以看出,堅持藝術創作的獨立性是趙望雲創作的基點。人們很難見到他迎合當局、迎合市場或者是迎合社會方方面面的應景之作。即使在艱難困苦的歲月裡,趙望雲的骨子裡仍然存有一股藝術家和知識分子所特有的正氣、清氣。別人去延安,都在畫寶塔山,而他畫的卻是陝北初春一隊勞動的農民,場面樸素而又生動,雖然看不到一點高大典型的影子和紅、光、亮的氣息,但作者展露出的是對陝北初春的禮讚,想想他當時戴著「內控右派」的帽子,此景此情怎能不讓人感動。偉大的藝術家,感動人的絕不是一己之情,更不是一時之性情,而是他關注人性、對不言大美的一種呈現。在趙望雲身上,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這種境界。

當代字畫收藏是一個趨勢,是收藏的潛力股。收藏當代字畫是一個不錯的收藏方向,而投資者與收藏家也應多關注當代字畫名家和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的字畫精品,開拓更多的收藏空間和市場,提高收藏市場價值與份量,我們願為更多的字畫收藏家們提供字畫精品,振興字畫收藏市場。

字畫是「意識形態」產物,從深層意義上反映和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文化,其社會價值是很高的。隨著字畫市場的繁榮國內一些具有經濟實力的收藏家們開始緊鑼密鼓的創辦私人博物館,將收藏事業做到最/大,帶動了整個地區的收藏氛圍,對於社會文化的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字畫的收藏歷史已經時間悠久,字畫作為一種陶冶情操的精神文化產物,可以極大的提高投資者的藝術修養和欣賞能力,具有很高的收藏與鑒賞價值。一幅字畫擺在投資者的眼前,判斷它是否具有收藏價值,首先應該要懂得鑒賞。鑒賞需要通過自己的眼力和專業知識對字畫字畫的個人風格、年代氣息、民俗文化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