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被盜的永光、景和銅錢
前不久,某派出所破獲了一起古玩交流會上盜竊古銅錢案件。
圖2 永光、景和銅錢
筆者參入了由三位專家組成的司法鑒定組,對被盜的“永光”“景和”年號銅錢一對(圖1)進行鑒定。
這一對“永光”“景和”年號古銅錢,青銅質地鮮明,銹色老熟,皮殼深沉,包漿黝黑。經專家組鑒定,結論如下:1。這一對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的“永光”“景和”年號古銅錢,是真錢,直徑均為17.3毫米,重量均為1.84克,生坑品相歸屬“洗銹色”類。2。南朝宋距今1500多年,這對錢在鑄造時本身就直徑略小,厚度稍薄,雖然銹蝕斑斑,但錢體完整有滄桑之感。3。“永光”“景和”年號錢,鑄期短暫,存世甚少,歷史意義重大,並同列為“中國古錢五十珍”之一,這一對古錢市值參考價評估額:捌萬三千元整。
專家組的司法鑒定文書出來後,所長直呼:“這兩枚薄薄的銅錢,重量不到4克,還銹蝕斑斑,沒想到能值8萬多元。”
南朝宋(420—479),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公元464年,宋孝武帝去世,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劉子業即位,改元永光,大赦天下。劉子業在位時,凶殘暴虐,濫殺大臣,與親屬亂倫,是歷史上出名的荒淫無道帝王之一。
因為劉子業日益凶殘暴虐,經濟又日益惡化,終於引發了廢帝事件爆發,景和元年(465)十一月,劉子業的叔叔湘東王“劉彧”與親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兒,暗地與劉子業的親信“壽寂之、姜產之”等十一人聯絡謀劃起兵共同廢掉劉子業,最後荒淫無道的劉子業死於亂軍的刀下,時年十七歲。劉子業在位不到一年,死後謚號“宋前廢帝”,葬於丹陽秣陵縣(今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
宋廢帝在位僅八個月,曾兩次改元,即“永光”“景和”兩個年號,並鑄行該年號錢幣。“永光”“景和”年號錢,主要材質為青銅,據不同地點出土品標示,其標準直徑約在17毫米~19毫米之間,重量約在1.1克~2克之間(圖2)。
《宋書·顏竣傳》云:“景和元年,沈慶之啟通私鑄,是錢貨亂敗,一千錢長不盈三寸,大小稱此,謂之鵝眼錢。劣於此者,謂之環錢。入水不沉,隨手破碎,市井不復料數,十萬錢不盈一掬,斗米一萬,商貨不行。”“景和”年號錢也只鑄行了三個月,因為前廢帝劉子業十一月底被殺,所鑄錢即廢止。
“永光”古銅錢,錢文使用的薤葉篆字體,正是小篆的變形體,開創了使用此類書法的先河,為研究南北朝時期複雜的歷史和文化及中國書法史的沿革提供了物證。南朝劉宋時期,經濟衰敗,幣制混亂,劣質小錢充斥市場。為在狹窄的錢面上書寫錢文,便出現了“韭葉篆”這種錢文書體。“韭葉篆”書體筆畫曲屈,起筆尖壯,住筆像柱,其形如筋,字形狹長,宛如風中飄逸的韭菜葉,故有是名。
史書對“永光”錢的鑄行時間雖沒有確切記載,但可以從《宋書·前廢帝紀》中找到蛛絲馬跡,“永光元年春二月庚寅,鑄二銖錢,三月甲辰罷”。同本紀又雲,“秋八月癸酉,改元景和,九月戊午,開百姓鑄錢”。據此推斷“永光”錢應是三月甲辰罷二銖後,至秋八月癸酉再次改元景和時所鑄,時間約五個月。
鑒於“永光”年號僅使用七個月便改元“景和”,由於“永光”“景和”古銅錢鑄期短、鑄量極少,加之錢體嬌小易損,遺存相當稀少,具有較為顯赫的市場地位。儘管早入名珍之列,不少古泉收藏家反倒注意不多,致使其的珍罕名聲並不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