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滿是古代人的存錢罐(共4張圖片)
  • 21年10月12日 00:3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撲滿是什麼?很多人都沒聽說過撲滿這個詞,其實撲滿就是古代人的存錢罐,一般都是陶製品,使用銅錢的時候就把撲滿打碎取出錢幣。
「撲滿」是古時以泥燒製而成蓄錢的瓦器。形制不一,蓄滿時撲碎取錢。中國古代有二千多年時間通行的是方孔圓錢。先民們為儲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頂端開一條能放進銅錢的狹口,有零散銅錢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還開有一小眼,供插繫繩子用,懸吊於樑上。裝錢只有入口,沒有出口。錢裝滿後,則將其敲碎取之。「滿則撲之」,故名「撲滿」。

《西京雜記》卷五:「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

撲滿

老捨 《駱駝祥子》八中寫道:「他輕輕地搖了搖那個撲滿,想像著再加進三十多塊去應當響得多麼沉重好聽。」,實際上就是我們幾天所說的儲蓄罐,小孩子投硬幣於罐中,只進不出,只有等積滿後撲碎了它才可取出 。在滿清入關後,便忌諱「撲滿」二字及其器物。尤其是在用錢救急時,撲滿的命運都是粉身碎骨,納藏散地。摔碎撲滿者,撲滅滿清也。為此,在清代這東西有點不吉利。

       撲滿常被詩人寫入詩中,或增添濃郁的生活氣息,或被引申出新的含義。宋代詩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寫道:「床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從中可見勞動人民生活的困苦。陸游則以此設喻,說明過度地聚斂錢財必會招致災禍:「錢能禍撲滿,酒不負鴟夷。」記得一位高僧詩人曾寫過一首叫做《撲滿子》的詠物詩。詩中說,撲滿子「只愛滿我腹,爭知滿害身,到頭須撲破,卻散與他人」。

撲滿

一、遺址、墓葬出土的撲滿
     陶制撲滿在漢墓中曾有出土,如河南洛陽燒溝84號西漢墓出土一件陶撲滿,內盛五銖錢20枚;廣東廣州太元崗3021號漢墓亦出土一件陶質撲滿,內貯放五銖錢25枚。洛陽燒溝出土撲滿為泥質灰陶,腹部以下為輪制,頂部亦經輪磨,平底,頂上見一不規則長孔。
 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出土一件圓形撲滿,高12、底徑5㎝,腹下有一小孔,頂有窄長投錢口,口兩側為「日利千萬」凸文裝飾,余素面無紋[4];安徽六安郊外建築工地出土一件撲滿,陶質,灰色,扁圓形。高12㎝,平底徑10.2㎝。頂部有一道4.3×0.5㎝的條形進錢口,頂中部有一圓孔,腹中部有兩個透氣圓孔,屬漢代遺物[5];朔州市朔城區草市街北側原明代文昌寺及襄汾縣陶寺遺址各出土一件隋代陶撲滿,為泥質灰陶,硬度高,據此推測燒成溫度約950℃,乳頭狀尖頂,圓肩,腹壁明顯斜收,小平底,上半身呈桃形,下半身呈淺腹罐形,最大徑在腹上部,腹中部外表留有螺旋式拉坯指痕;1979年山西襄汾縣陶寺遺址III區隋墓出土一件,泥質灰陶,乳頭狀尖頂,圓肩,腹壁斜收,平底,上半身呈桃形,下半身呈深腹罐形,最大徑在腹上部。唐代撲滿遺址罕見出土,西北大學1985年建造體育中心大樓時,在一灰坑中出土一件唐代撲滿,高18、底徑5㎝,泥質灰陶胎,弧圓,形體細高,頸肩部有小圓孔,頂部殘,僅剩投錢口的另一側。另外,西安還出土過與此相類的唐代撲滿。

撲滿

二、窯址出土的撲滿
     窯址出土的撲滿有陶與瓷,如唐長沙窯出土一件醬彩撲滿,「高13㎝,通體作乳房狀。尖頂,器身圓隆,平底。肩部有直線狀投錢孔。素胎,飾醬色連珠圓圈紋。」長沙窯陶撲滿除扁圓外,尚見長方形。《長沙窯·大唐文化輝煌之焦點》載:唐青釉乳釘鈕撲滿。

撲滿

三.明清時期的撲滿
     明清時期的陶瓷撲滿所見較少。趙旻《天津海關移交8691件查扣文物》中一件三級文物「明代白釉褐彩撲滿。撲滿為古時存錢的容器,這件撲滿器身上施以褐彩裝飾的紋飾,俯視之在頂部細長小孔的四方分別以楷書寫有『日見斗金』四字;正面左右各書『天泰地泰三陽泰』『家和人和萬詩(事)和』,中橫批『神之各思(司)』,中心粗看之下如一個文字圖案,細辨之卻是將『黃金萬兩』四字組合成為一體,這一組合也成為將漢字進行疊加組合形成圖案的較早實物資料,充分體現了民間工匠的智慧。器物背面彩繪一隻口銜瑞草的雞,應諧言『大吉』之意,更為奇特的是在雞的下腹部居然出現了猶如袋鼠腹袋的袋口,其中還出現卵形閃光物,由此可推知此圖所描繪的正是傳說中可產金卵的神雞」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