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御制青玉獸面紋奩(1張圖片)
  • 23年7月31日 05:1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寶鏡奩開素月空。晚妝慵結繡芙蓉。殢人嬌語更憁憁。倦浴金蓮輕衫步,捧笙玉筍半當胸。枕痕又露一絲紅。”宋末元初詞人陳允平的這闕《浣溪沙》,描述了古時閨閣女人特有的生活情態。詞中所提到的“奩”,是我國古代婦女用於存放梳妝用品的重要日用器具,也有盛放香料、胭脂等物的脂粉奩,以及取鏡照容的鏡奩。對奩的使用歷史悠久,最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產生並流行開來,並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由此還引申出一些與奩相關的事物。如古時的彈棋娛樂,據《世說新語·巧藝》載:“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奩戲。”晉人徐廣在《彈棋經後序》中亦提到“以金釵玉梳戲於妝奩之上”,說明妝奩曾成為古時彈棋遊戲的平台。晚唐詩人韓偓以婦女身邊瑣事為題材,由此創造了“香奩體”的詩歌體裁,在李商隱的《嬌兒詩》中,就有“凝走弄香奩,拔脫金屈戌”的吟詠。 

  奩形制多樣,有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等多種。在歷史的演進中,奩的材質也富於變化。戰國秦漢時期,奩多為漆器,並且只有名門望族才能享用,那時候的男女都要梳妝,且對化妝的要求很高。隨著人們生活習性的改變,到了宋代,過去適合於席地起居的漢式漆奩逐漸演變成適合於垂足而坐的多層套奩。明代傢俱發展迅猛,奩最終演變成木質的大型梳妝台和便攜式的梳妝匣,名貴的有黃花梨和紫檀木等。清代早中期,疆域遼闊,政權穩定,經濟發展,玉材來源渠道多,而且豐富多彩,除了常見的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墨玉,和田玉的運輸暢通得到保障,緬甸翡翠也進入中原,促進了清代玉器工藝的迅速發展。清廷對玉器生產十分重視,尤其是康乾至嘉慶時期,內廷的養心殿造辦處玉作、如意館,薈萃著大批優秀的玉匠,民間玉肆也十分興旺,生產了一大批精美絕倫的玉製品,其中不乏晶瑩剔透、工藝華美的玉奩器,除了美觀實用,有些還被作為富麗堂皇的陳設器使用。

  武漢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清代獸面紋玉奩(見圖),通高12.5厘米,青玉質地。奩以整塊青玉為材料製成,圓形,由上下兩部分組成,高圈足。上面為奩蓋,下面為奩身。奩蓋看上去就像一隻倒扣的大碗,圓潤自然,蓋頂為空心,雕刻仰蓮瓣紋,蓋面雕刻獸面紋。奩身與奩蓋相扣合,頸部兩側相對稱地各鏤雕獸首耳一隻,分別與奩腹下相接。腹部滿浮雕獸面紋。圈足外一圈凸雕仰蓮紋,隨器型伸展,充滿動感,讓人心生聯想:若是將之置於水中,一定頗有幾分清人汪懋麟筆下“玉奩亂潑脂水濃,春波半濺青裙濕”的意趣之美。 

  我國古代民間對奩的使用十分普及,一直到民國時期都在使用。巴金在他的短篇小說集《抹布》中,就有“她穿著一件緊身,正在電燈下面,對著鏡奩擦粉”的描述。奩不但為閨閣增添了許多情趣,妝奩還是出嫁時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陪嫁物品,這從一些古詩詞中可見一斑。如北宋詞人秦觀在他的《海康書事》之七中吟道:“粲粲庵摩勒,作湯美無有。上客賦驪駒,玉奩開素手。哪知蒼梧野,棄置同芻狗。荊山玉抵鵲,此時繇來久。” 

  此奩玉質純青,碾磨光滑,晶瑩透亮。造型典雅古樸獨特,莊重大方。碾雕工藝精湛,浮雕、鏤雕、凸雕交替使用,如雕似畫,使紋飾規整精細而豐富,纖毫畢現,精緻華美,適合古人傳統造物追求“器以載道”的意境,在體現清朝統治者審美情趣的同時,亦充分展現了清代宮廷玉器製作工藝水平的高超。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