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澳門被葡萄牙殖民統治了100多年,雖然時間較久,但是,澳門與祖國傳統文化的同根性是無法改變的,這從澳門近年來發行的郵票上體現得特別清楚。澳門郵票發行於1884年,遲於祖國大陸6年。100多年來,儘管中國的傳統文化習慣、澳門地方特色及殖民統治色彩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澳門郵票上,但是,其中中國傳統文化、澳門地方特色文化仍然佔據著重要位置,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縱觀澳門郵票,我們大體可以把它分為5個時期:1.葡萄牙皇朝時期所發行的郵票(1884年至1910年);2.葡萄牙民主共和國所發行的郵票(1911年至1973年);3.葡萄牙4月革命後所發行的郵票(1974年至1980年);4.澳門郵政自主後所發行的郵票(1981年至1999年12月);5. 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以後發行的郵票。
早、中期的澳門郵票,均帶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大都採用葡萄牙國王肖像、王室徽號和與葡萄牙有關的事物作為郵票圖案,所以,不為華人所鍾愛。例如:發行於1884年3月1日的第一套澳門郵票,圖案即是葡萄牙皇冠,殖民統治色彩濃厚。由於當時印刷條件的限制,郵票的印製粗糙、色彩單調,發行量也很少,當時郵票發行的一切決策大權全部由葡萄牙人掌管,當地澳人無權問津。到了後期,澳門郵票既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色彩,又摻入了濃厚的西洋文化。方寸之地既洋溢著歐洲拉丁民族的熱情與浪漫,亦表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淵博與秀雅。
澳門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因此,在澳門中、後期發行的郵票中,澳門風景佔有較大比重。第一套反映澳門本地事物的郵票“澳門風景”發行於1948年12月20日,展現了當年澳門許多有代表性的景色和建築物。其中,表現澳門當地文化特色的廟宇及建築有總督府、議事廳、郵政局、媽祖廟等,後又陸續發行“澳門地圖”郵票(1956年)“澳門廟宇”郵票(1956年)。
從1981年以後,澳門郵政發行了大量具有中華文化傳統內容的郵票。與中國傳統文化同根的生肖文化,在澳門郵票上也得到了較早的反映。澳門1984年1月25日開始發行生肖郵票,到1995年1月23日第一輪發行結束後,緊接著又把這12年發行的不同面值的12枚郵票統一改為1.5元面值,集中印製在一個小版上,於同年年底發行了十二生肖郵票小版張。從1996年起,澳門又開始了第二輪生肖郵票的發行,面值為5元,發行量控制在50萬枚,同時開始發行生肖小型張,面值為10元。
澳門郵政發行的具有濃厚中華民族文化題材的郵票也很有特色,如:“中國書法”郵票,4枚一套,每枚上有一個字,但有多種寫法,展示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書法藝術;“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郵票,以中國傳統繪畫手法為主,融入了現代繪畫技巧,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風采;中國“門神”郵票,一組門神相向而站,銘記和面值猶如對聯,整套郵票在設計上突出了門神的特點;還有“易經”郵票“中國傳統戲曲”郵票“中國民間面具”郵票等。這些郵票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在澳門郵票中有著廣泛的反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傳統的交通工具:如板車、自行車、轎子、黃包車、三輪車、山兜(二人抬)以及漁船、貨船等;2.傳統手工藝:如磨刀佬、捏麵粉公仔、街道剪髮佬、占卦佬等。3.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等。4.民間傳說與神話。尤為可喜的是從1987年5月29日發行“端午節”郵票起,澳門郵票開始使用中文“澳門”字樣作為銘記,從而翻開了澳門郵票發行的新紀元。5.傳統行業的博彩業:包括番攤、大小輪盤等。
近期的澳門郵票,以其鮮明的特色再現了澳門近1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從郵票上,我們可以看到“世界貿易中心1996年落成啟用”“七十年代第一道澳氹大橋建成紀念”“1995年12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正式啟用”“第一屆澳門國際貿易及投資展覽會”“竹灣別墅區”“路環黑沙別墅群”“黑沙環填海區新貌”“澳門歷史博物館”等眾多澳門新景觀,讓人由衷感到欣喜。
1999年12月19日,澳門發行了一套以“澳門回歸”為主題的紀念郵票,這是澳門回歸祖國前,由葡方發行的最後一套郵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澳門回歸祖國後,可以繼續獨立發行郵票。所以,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當天發行的第一套郵票,主題是“紀念特區政府成立”,郵票上的銘記由中文“中國•澳門”取代了以前的“葡萄牙共和國•澳門”字樣。回歸祖國5年來,澳門郵政發行了許多設計新穎、印製精美的郵票、小型張及小全張。特別是與中國郵政、香港郵政三地聯合於2002年發行的《中國隊參加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紀念》郵票及2003年發行的《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紀念郵票更是受到了廣大集郵愛好者的喜愛。
如今,澳門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經濟貿易等各項事業依托日益強大的祖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澳門的郵政事業和郵票的發行也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