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壺所用的紫砂泥種類
  • 21年1月26日 02: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宜興紫砂壺是茶壺愛好者最喜歡收藏的紫砂壺,不僅是因為工藝好,主要取決於宜興紫砂壺所用的紫砂泥材質好。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是一種含鐵粘土質粉砂岩,也被稱為五色土或者富貴土。紫砂泥主要可分為紫泥、紅泥、綠泥三大類,每一大類中又各有細分,色澤、泥性各有不同。

1.紫泥:紫泥是製作紫砂茗壺的主要原料,也稱「天青泥」、「紅棕泥」、「底槽清泥」、「大紅泥」。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深藏於黃龍山岩層下數百米,在「甲泥」礦層之間。因此單種紫泥既然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塑造紫砂壺造型提供了良好的物理條件,而且含有大顆粒結構,具有雙透氣性結構特點,所以是最好的紫砂泥。
2.朱泥:朱泥是上乘的好紫砂壺泥,是由趙莊山嫩泥礦的底層「黃中黃」中的精華提煉出來的,是瀕臨絕滅的珍貴紫砂泥。
3.紅泥:紅泥是燒造水平壺最常用的紫砂泥,紅泥的收縮性比朱泥好,窯溫不亂,容易燒製。
4.青灰泥:青灰泥,為明末清初廣為流行的泥料,收藏家稱為鯊魚皮或者藏青灰泥。
5.紫茄泥:紫茄泥產於江蘇宜興丁山台西(紫糟青、本色紫茄泥)。紫砂泥雍容華貴,藏紫輕紅,為紫砂壺泥中的極品。
6.極品底槽清:這種紫砂泥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別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被使用。
7.大紅袍:大紅袍泥料低張力,收縮比幾乎是紫泥的三倍,造成後的紫砂壺質感綿密、緊實細緻、持之紮實沉重、紅潤艷麗。
8.白麻子泥:色與本山綠泥相似,質地粗。為於紫泥上層,且雜質較多,須精揀方可用。成陶後現淡墨色。
9.紅麻子泥:色似紫泥,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間夾星點麻子綠泥,成陶後呈桃紅色。
10.紅泥: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俗稱:「朱泥」,「硃砂泥」,「石黃泥」。因製成紫砂壺後,色似「硃砂紅」故名。產於宜興任墅趙莊山,質堅如石,其含鐵量高,產量甚稀。礦土外觀呈磚紅色,以粘土為主的粉砂岩土,可單獨成陶。紅泥收縮率大,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後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30%至40%,燒成溫度在1080攝氏度左右,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後此種紅泥現奇缺,即改用川埠紅泥加嫩泥替代,礦土呈土黃色,石質堅硬,成陶於其相似。八十年代以洑東紅泥制壺,其玻璃相重,燒成溫度在1050攝氏度左右,成陶後色朱紅,聲脆亮。
11.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黃色),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厘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俗稱「龍筋」。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本山綠泥採掘量極少,不易製作大件產品,僅作小件產品和作「化妝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各色裝飾泥。
12.古銅泥:古銅泥是紫砂泥料中紫泥加上鐵質礦石調配出來的一種泥料。泥色成熟穩重、穩定性佳,緊密結實。
13.黑星砂:泥料黑星土,為特地從黃龍山底糟青最底層原礦中偶見內含沾墨色細小夾心層中而成。
14.墨綠泥:墨綠泥黏性佳,張力一般,細膩密實;制壺光、花均宜,為優質礦泥,產量少,對窯溫要求高,燒製紫砂壺容易變形。
15.降坡泥:橙紅中泛黃的燒成樣貌,讓人觀之即生思古幽情,經開養壺泡後更老味橫生,簡直和明清老紫砂壺沒有二樣,泡茶茶湯溫順醇和、回甘強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