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醉歸圖卷》(共9張圖片)
  • 21年2月3日 10:4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藏圈又不平靜了。昨天(12月4日)晚上,北京保利進行了2016秋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 50件書畫精品中,元代畫家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卷》可謂則賺盡眼球。

在漫長的一小時內,147次競價,2.64億元落槌,3.036億元成交,每一個數字都可謂動人心魄,《五王醉歸圖》不僅創造了畫家個人新的拍賣紀錄,更是將收藏圈的屏幕狠狠的刷了一把,被調侃為「最昂貴的酒駕」。

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畫呢?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幅畫的內容: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任仁發《五王醉歸圖》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局部

《五王醉歸圖》,可以說是任仁發的最具代表性畫作之一。此畫描繪的是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與兄弟宋王李憲、申王李摠、岐王李范、薛王李業五人,在花萼樓宴罷騎馬醉歸的情景,這也是「五王醉歸圖」名稱的由來。

畫中九人各騎一匹肥碩的駿馬,或俯或養,可謂滿紙醉態。作者用細膩流暢的線條,將人物醉酒騎馬時的神態動作描繪的惟妙惟肖,所畫馬匹也是栩栩如生,頗有唐代韓幹的遺風。

這幅作品流傳有序,曾由著名收藏家梁清標、耿昭忠等人先後收藏,後流入清宮內府,收錄於著名的《石渠寶笈》中。然而,本該收藏於清宮內府畫作,又是因何百年之後來到了拍賣場呢?

原來,此畫乾隆時期進入宮廷後,一直妥善珍藏,直到辛亥革命之後,根據辛亥革命中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和代表商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得以繼續生活在紫禁城的內廷,1920年代初,溥儀以賞賜弟弟溥傑的名義,將上千幅書畫珍品陸陸續續盜出紫禁城。在保存的「溥傑賞單」上,我們得以知道這幅珍貴的《五王醉歸圖》同《虢國夫人游春圖》等書畫一起,在1922年11月4日被賞賜給溥傑。

盜出宮的這些珍貴書畫,溥儀一直視若珍寶,隨身攜帶,從北京帶到天津,後來又在他投靠日本成立偽滿洲國時帶到東北,收藏在著名的小白樓內,直至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時,於戰亂中被哄搶、撕毀,《五王醉歸圖》也因此失散民間並輾轉流入琉璃廠古董商郝葆初之手,後又被賣給著名古董商盧芹齋及其女婿杜博思並於1948年被帶到美國並轉手賣給收藏家侯士泰,一直到其去世,才由其後人將此畫拍賣。

早在2009年第一次現身拍賣場的時候,《五王醉歸圖》就拍出了4658萬港元的天價,短短數年過去,它再度現身拍賣場則以3.036億元再度創造拍賣奇跡。在中國古書畫的收藏熱度持續不減的背景下,如此一幅流傳有序,技藝高超,年代久遠的繪畫作品拍出這樣的價格也就不足為奇了。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任仁發《人馬圖卷》

任仁發究竟何人?

提起元代畫家,人們往往首先想到著名的元六家:趙孟頫、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和王蒙,而本畫作者任仁發則少有人知。事實上,任仁發在古代頗有畫名,同時代的王逢曾謂其可與唐代曹霸韓幹媲美,與趙孟頫齊名,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任仁發(1254—1327年),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上海)人。書、畫皆長,而尤以畫馬最為出色,楊維楨曾評價任仁發「任公一生多馬癖,松雪畫馬稱同時。已知筆意有獨得,天育萬騎皆吾師」。

在已知的存世的21幅作品中,任仁發絕大部分作品都與馬有關,有元一代,馬上出身的蒙古統治者對以馬為主題的畫作有著別樣的青睞,而任仁發的藝術追求則是以晉唐是則,畫風真率古雅,往往不設背景而以工細的線條展現人物馬匹的生動之姿,與元代統治者的審美不謀而合,他也因此得以進入宮廷專事畫馬,深受皇帝的喜愛。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任仁發畫像

任仁發還有什麼作品存世?

除了此次拍賣的《五王醉歸圖卷》任仁發最負盛名的作品,當屬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張果老見明皇圖卷》。這是任仁發人物故事畫的代表作,表現的是著名的神話人物「八仙」之一張果老及其弟子謁見唐明皇的故事。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任仁發《張果老見明皇圖卷》(局部)

畫面中,坐在右側仙風道骨的張果老面帶微笑作言語狀。坐在左側的唐明皇李隆基身穿黃袍,頭戴帕頭,專注的看著小童從布袋中放出一隻神奇的袖珍小驢。畫中人物姿態各異,表情生動細膩,將瞬間的動態表現得極為成功,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奔跑的小驢上,表現出強烈的故事性,也展現了任仁發人物畫高超的藝術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張果老見明皇圖卷》卷後有一段由著名書法家,也是任仁發姻親的康裡峱峱書寫的題跋,康裡峱峱在題跋中不無惋惜的寫到:「月山之為人,多才而智,有益於世。至於水利錢法,皆深造極致。惜乎不遇於世,世之大夫皆言其精於畫馬是矣。」這也為我們揭示了任仁發的另一個身份:水利專家。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康裡峱峱在《張果老見明皇圖卷》後的題跋

任仁發的人生境遇幾何?

事實上,任仁發的一生,主要是以元代水利官員的行世的。從元成宗初年開始,任仁發先後負責過多項重大的朝廷治水活動。尤其在浙江太湖的水利事業上居功至偉,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更是為後世的明清兩代治理太湖和長江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

後來,任仁髮根據自己的治水經驗,著成《水利集》一書,成為研究元代歷史與中國水利發展史的重要文獻,其中一些觀點至今給我們以寶貴的啟發。

出身低微而身負不凡才能的任仁發,傾盡畢生心血於治水事業,希望能夠盡己所能消除恐怖的水害,改善百姓的生活,也希望能夠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展自己的才智。有專家認為,《張果老見明皇圖》中奔跑的小驢,本身就有強烈的自比意味,希望投入帝王的事業之中,受到帝王的賞識。

但是任仁發一生一直蹉跎於元代官僚體系的中下層,扮演著亦官亦吏的角色,即使在他所擅長的水利事業上,也曾受到周文英等人的攻擊。與此同時,他也深感社會的黑暗與不公。《二馬圖》就是這種思想的一種強烈反映。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二馬圖》,是任仁發的另一重要作品。畫面簡單:一前一後踱步的兩匹馬,前者肥碩,後者則羸弱不堪。初看此畫,似乎難以明白作者的用意,而讀過任仁發在後面的自序,則可以明白畫作中濃重的憤懣沉痛之情。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任仁發《二馬圖卷》

「肥者骨骼權奇,縈一索而立峻坡,雖有厭飫芻豆之榮,寧無羊腸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剝落,齧枯草而立風霜,雖有終身擯斥之狀,而無晨馳夜秣之勞······世之士大夫,廉濫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國,不失其為廉;苟肥一己而瘠萬民,豈不貽淤濫之恥歟?」

原來,任仁發是在以肥瘦二馬來說明為官之道,諷刺了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而將忙於政務,不惜損害自己的身體的清官列為榜樣。這不正是任仁發目睹元王朝統治下,無數貪官污吏搾取百姓,揮霍無度後發出的憤怒之音麼?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