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造幣廠裁撤歷史(共5張圖片)
  • 15年3月3日 10:2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一、清末造幣廠成立的背景:

為抵制外國銀元,光緒十二年(1886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廷准許籌建廣東省造幣廠,光緒十五年(1889年)建成並鑄出中國第一枚機制幣,俗稱「七三番版」。

珍品機制幣銀元拍賣價格與圖片-廣東省造七三反版七錢三分銀幣 完未流通-成交價格:920000

光緒十九年(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廷准許籌建湖北銀元局,光緒二十年(1894年)湖北鑄造光緒元寶。(上述兩條資料主要來源:銀元收藏與投資,唐中平著)

光緒二十一年(1985年),甲午戰敗,光緒帝下令各省籌擬變法自強辦法,其中有「鑄錢幣」一條。(資料主要來源:北洋龍洋圖鑒之北洋造幣廠沿革始末,魯雷著)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開始,各省倣傚廣東、湖北經驗,紛紛開廠鑄幣,主要有廣東(1889年)、湖北(1894年)、北洋(1896年)、浙江(1896年)、四川(1896年)、安徽(1897年)、湖南(1897年)、江南(1897年)、奉天(1898年)、吉林(1884年)、陝西(1898年)等十一省。(該資料是根據中國珍稀錢幣圖典-機制幣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余榴梁、朱勇坤編著,所記載的錢幣年份進行推理歸納而成,可能還有其他省份)

機制幣精品銀元圖片-光緒年造戶部丙午中字壹兩 完未流通-成交價格:437000

另外,吉林、上海、新疆、福建、貴州、西藏、台灣等省很早就有造幣廠,所造幣為打制幣,而非機制幣(資料來源:中國珍稀錢幣圖典-機制幣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余榴梁、朱勇坤編著)

由於沒有統一的章程,各省銀幣成色重量不一,互相抵制、流通不便;尤其是鑄幣利潤豐厚,故清廷決定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拉開了裁撤各省造幣廠的序幕。

清末造幣廠第一次裁撤: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清廷認為「各省設局太多,分兩、成色難免參差,不便民用,且徒糜經費」,故下令除廣東、湖北兩局外,其他各省一律停鑄。各省如需銀元,可由廣東、湖北銀元局代鑄,「毋庸另籌設局」。此令遭地方反對,經榮祿等力爭,六月,清廷准許留廣東、湖北、直隸、江寧、吉林五個銀元局,其餘各局停鑄。(資料主要來源:北洋龍洋圖鑒之北洋造幣廠沿革始末,魯雷著)

光緒年造造幣總廠七錢二分 NGC MS 64-成交價格21240美元

同年,就在北京籌辦「京局」,即中央造幣廠,計劃鑄造「庚子京局製造光緒元寶銀幣」,但是次年該局就被入侵的八國聯軍燒燬。(資料主要來源:銀元收藏與投資,唐中平著)

清末造幣廠第二次裁撤: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戶部奏派軍機大臣徐世昌及陳壁、張允言等為提調主其事,在天津勘定地勢,籌設戶部造幣總廠。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戶部造幣總廠竣工,佔地面積31916平方米,其最初定名為「鑄造銀錢總局」,因該廠直屬戶部管轄,後改為「戶部造幣總廠」。該廠引進美國、日本、德國等最新的機器設備,在當時堪稱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精良、技術最先進的造幣廠,也是全國貨幣製造的中心。造幣總廠初創時,擬定鑄造金、銀、銅三種貨幣,稱為「大清金幣」、「大清銀幣」、「大清銅幣」,通行天下,已歸一律。

宣統年造大清銀幣伍角宣三普通 NGC MS 63-成交價格644000元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始議歸並,除戶部設總廠外,各省局分為直隸、湖北、江南、福建、廣東、奉天、河南、四川、雲南9廠,統一歸屬戶部管轄;由於戶部易名度支部,造幣總廠亦改名為「度支部造幣總廠」。(資料來源《中國近現代鑄幣圖說》,中國書店出版,邱思達編著;另外《內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初議銀質光緒通寶方孔圓錢一文也得以證實。

清末造幣廠第三次裁撤:

宣統二年(1910年)二月,清政府下令鑄造權收歸中央,度支部奏准,將各省所設銀、銅元造幣廠一律裁撤,統歸造幣總廠統一鑄造,僅留武漢、廣州、成都、雲南四分廠以及奉天所。

四月,度支部頒布《幣制則例》,鑄造「大清銀元」,據《幣制則例》明令,「國幣單位,定名曰元」,定「元」為單位,定銀元為國幣,標準趨於統一。至此,從光緒10年(1884年)—宣統3年(1911年),共27年的貨幣單位銀元制與銀兩制之爭方休,鑄造大清銀幣的標準趨於統一。(資料主要來源:北洋龍洋圖鑒之北洋造幣廠沿革始末,魯雷著,引用《度支部奏請擬將各省所設銀銅各廠分別撤留所留之廠統歸總廠管理折》)

 古錢幣價格-光緒年造戶部光緒元寶一兩-成交價格287500元

從光緒十二年(1886年)起到宣統三年(1911年)短短25年時間裡,各造幣廠建而被撤,撤而再鑄,反反覆覆,唯有廣東、湖北、奉天一直保留(奉天和吉林合併)。

總結分析:想當初各省積極造幣,核心原因是鑄幣能獲利,清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堅決裁撤的重要原因,也是鑄幣能獲利,各省撤而再鑄任然離不開一個利字,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幣雖小,但是其鑄幣過程反映的確實社會各階層、各派別之間的政治鬥爭。因此研究銀幣不能僅局限於銀幣的圈子裡,還要研究當時的社會背景、政治環境,這樣才能理解的更深刻、更久遠。 瞭解更多的清末造幣廠裁撤歷史知識,請到古玩收藏網機制幣論壇參加討論。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