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邊款的形式有哪些(1張圖片)
  • 17年12月5日 19:5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印章邊款的形式有哪些

印章邊款的形式可溯源於商周鐘鼎器的銘文,鑄鐫於器內而文凹者為"款",鑄於器外而文凸者為"識"。今印款亦沿用此稱法。無論款與識,其內容都是為了記載製作的意圖、年月和主人的姓名。漢銅印中,偶見有鑿款者,這在當時可能是無意之作,但卻為後來印款所濫觴。至唐宋以後,私印中出現邊款,如元代趙子昂的"松雪齋"、"趙氏"兩印中就刻有"子昂"二字邊款。但當時印材多為象牙、犀角之類堅韌之物,不易受刀,文人多請人代可,故印,石質較軟,易於受刀,文人刻印者也日漸增多,隨之在邊側上刻字作文之識亦興。明文彭等人以雙刀刻款,先書後刻,如同勒碑,字數亦不太多。及至明末,何震始以單刀刻款,字跡較為"粗漫"。到了清代,邊款真正開始普遍出現,並上升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類別。其時邊款流派紛呈,刻款之文字五體皆有,形式更是多種多樣,將邊款的藝術推向一個高峰。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