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潘天壽書畫作品真偽(共2張圖片)
  • 16年4月1日 01: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潘天壽書畫作品辨偽

潘天壽(1898~1971),原名天授,字頤,號阿壽、壽者,別署三門灣人、大頤壽者、頤者、懶道人,室名無謂齋、止無室、止止堂、聽天閣。浙江海寧人。

  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書畫家、印學家、學者。27歲時被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聘為中國畫室教授,曾著《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論隨筆》、《中國書法講義》、《治印縱談》、《顧愷之研究》等,曾擔任上海美專等高級美術學院的教授、主任和校長。

  破常規,創新格,佈局敢於造險、破險,筆墨濃重豪放,有金石味,色彩單純,氣勢雄闊。其指墨畫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建國後歷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前蘇聯藝術科學院院士,是中國畫領域中屈指可數的大師之一。

  潘天壽擅長畫寫意花鳥、山水,偶作人物,兼工書法、詩詞、篆刻,晚年常作指墨畫。尤擅畫鷹、八哥、松、梅、竹、荷、蔬果、山石、野花等題材。畫風受八大、石濤影響,而又自具沉雄、奇崛、壯美的個人風格。作品清新蒼秀,筆墨縱橫交錯,線條粗曠有力,構圖出人意表,具有撼人的力量和強烈的現代意識,一掃清後一百年間陳陳相印的媚俗畫風,被譽為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一位巨匠。

  潘天壽《朝日艷芙蕖》,兩幅豎幅作品,一幅是「用筆」畫的荷花,一幅是「用指」畫的荷花,但內容和形式構圖,以及落款都比較接近。

  在布白上,以三角形進行平面分割。大空白與小空白的面積相差極大,但基本上都是三角形的有機組合。不僅空白之處是三角形,而且黑實之處基本上也是三角形,從而達到了主調明確,節奏感強,畫面大氣的效果。

  在布黑上,用「鋼筋水泥」式的骨架結構。畫中荷葉梗子如同鋼筋骨架,支承著大塊潑墨的荷葉,墨線和墨塊形成強烈對比,而又互相協調配合。

  潘天壽常用荷花來表現對西湖的熱愛,寄托對家鄉風土的渾厚感情。無論是筆畫的還是指畫的荷花都已成為有目共賞的珍品。作為一名真正堅守民族文化陣地同時具有開放心態的藝術家,潘天壽以東方式文人的悟性和睿智,窮其一生鍥而不捨地探尋著中國繪畫精神的內在境界。他的文化立場、民族精神和獨立品格深深受到後來者的誠摯敬意。

  

圖一

    圖一,讓我們看到了:荷葉用墨塊面的大筆揮搽,墨色變化的豐富多彩,碩葉如蓋,筆速較快,筆似斧劈,膽魄驚。荷花亭亭淨植,嬌艷欲滴,氣旺神強。荷柄水草的筆法更是如長槍大戟,穿插有致,堅如鐵鑄,壁壘森嚴,令人望而生畏。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充分表達了一個大師對荷花精美的傳神寫照。

  

圖二

    圖二,無論從構圖、落墨、著色、題款較為相似,但細看之下,還是大有差異的,儘管圖二沒有用筆來寫荷花,故意用手指來寫荷花,亦符合潘天壽先生晚年喜歡用手指畫畫的規律,造假者力圖表明潘天壽先生除了可用筆又可用手指,兩種不同手段的藝術創作的習慣,力圖證明是畫家的兩次不同的手段創作。表面上來看,藝術上略有偏差或高低,是正常的,差別上是可以原諒的,似乎告訴人們在鑒定上存在無可比性的證據,企圖迷惑人。但是,圖二無法擺脫的是圖一在先,圖二在後,按圖畫瓢的嫌疑。從細節、功力、用墨、計白當黑來看,除了畫面擁堵之外,荷葉的輪廓、塊面以及墨色都比較生硬而缺乏變化和缺乏金石味。水草章法太雜亂,未能起到平衡畫面的粗細線條的變化,未能增添荷塘的生動氣韻。荷葉的「標色」明顯與潘天壽先生慣用的色彩不符,比較沉悶,沒有清新感,沒有別樣嬌艷,更沒有聖潔和高尚之感。另外,題款的字歪歪扭扭,除書法功力欠佳外,沒有注意到題款的字只能在畫面上起到點綴和烘托的作用,隨意放大,而顯得誇張,破壞了畫面的整體佈局。

  綜上所述,讓我們知道了潘天壽先生畫荷花,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苟。圖一做到了,圖二未能達到圖一的境界,說明了圖一是真,圖二是假。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